“姐姐,下次你们还来教我们认识钱币吗?”在咸宁市金桂社区咸宁壹号院邻里驿站活动室里,7岁的欣欣举着刚完成的“梦想储蓄罐”,向湖北科技学院“知心姐姐”实践团队队员问道。7月3日,该校“知心姐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金桂社区,聚焦儿童成长需求,开设心理关怀、财商启蒙、职业认知三大特色实践课,服务社区儿童。
聚焦需求,心理关怀解心结
“社区里不少孩子是双职工家庭子女或留守儿童,暑期缺乏陪伴,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或社交困扰。”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儿童基本情况时说道。针对这一需求,“知心姐姐”们设计了系列互动活动。“请大家画出最近让你开心和难过的事情,可以匿名分享。”在“画出我的情绪”环节,实践队员引导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喜怒哀乐,并分享色彩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队员们通过温和的提问和共情,帮助孩子们识别、接纳情绪。实践队员还示范了“蝴蝶拥抱”“盒式呼吸”“肌肉放松”等情绪管理技巧,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互换练习,帮助孩子们掌握冷静应对的方法。两节课后,孩子们学会了用深呼吸“把生气吹走”。
“知心姐姐”教小朋友不同的情绪管理技巧 靳开心 供图
寓教于乐,财商启蒙初体验
财商教育以“零花钱大作战”破冰。孩子们分组使用硬币、纸币和商品卡模拟购物、比价和储蓄。“十元钱在超市能买什么?”实践队员在一旁观察引导,“看看你们的购物清单,有没有超支?哪些是必需品?”第二课升级为“儿童版大富翁”游戏,孩子们通过掷骰子与策略决策体验“买地”“收租”甚至“破产”。游戏后,队员们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梦想储蓄罐”,鼓励他们为小目标储蓄。“我知道了买东西前要想一想,不能乱花钱。”一位小男孩兴奋地展示着他的储蓄罐计划——存钱买一本故事书。
“知心姐姐”教小朋友识别钱币 汝淼 供图
走近职业,播种未来梦想
职业课堂化身“职业长廊”。孩子们首先拼出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职业拼图,了解工作内容与所需技能。“我爸爸是医生,他穿白大褂!”“我妈妈是老师,她在黑板上写字!”在拼图过程中,孩子们争相描述自己熟悉的职业。随后,孩子们换上白大褂、安全帽、拿起教鞭,在模拟诊室、讲台和工地上体验“一日职业”。队员们鼓励孩子们思考不同职业的价值,并初步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选择的关联。
“知心姐姐”讲授职业认知小课堂 王文慧 供图
扎根社区,实践育人双赢
“大学生们带来的活动形式新颖,内容贴近孩子实际需求,孩子们参与度高,也学到了实在的东西。”社区负责人对活动效果表示肯定,“特别是财商和职业认知这些内容,平时社区活动涉及较少,这次是个很好的补充。期待团队明年继续将课堂带进社区,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家长们也在微信群留言反馈:“孩子回家主动记账、洗碗,说要把零花钱存起来买画本。”
对于实践队员而言,深入社区也是宝贵的锻炼。“如何把专业知识转化成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活动,对我们挑战很大。”实践队员们表示,七天的朝夕相处,她们从授课者转变为耐心的倾听者,将专业知识化为童言童语,也在互动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社区人员、指导老师、“知心姐姐”实践团成员和社区儿童集体合影 靳开心 供图
据悉,“知心姐姐”团队计划整理活动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服务方案,未来将探索与更多社区建立长期服务机制,持续为儿童成长健康赋能。(通讯员:杨雯祈 王泽凝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