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紫藤花志愿服务团”深入罗田县九资河镇,实地探访九资河人民法庭。该法庭扎根于兼具“鸠兹古邑”文化底蕴、旅游胜地特色以及药材之乡美誉的九资河镇,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服务当地“大旅游”格局和药材产业链的实践之中,为调研团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实践样本。团队围绕“法庭创新机制”与“乡村治理实效”双主线展开调研,深入感受司法护航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精准嵌入产业链:法治引擎驱动“药旅”振兴
九资河法庭立足辖区旅游与药材产业优势,将司法服务精准嵌入发展链条,打造高效法治引擎。
“快车道”解纷,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快立快审快执”机制,涉企纠纷力争当周调解,显著降低企业诉累,保障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效率与温度统一。
“共享法庭”织网,服务零距离:在游客中心、药材产业园、综治中心等关键节点布设“共享法庭”,践行发展共谋、阵地共享、资源共享、纠纷共调、诉源共治“五共”理念,贴身服务文旅、药旅产业及生态旅游发展。
“法治药房”开方,护航产业链:构建“法庭+共享法庭+村级调解站”立体平台,组建“1法官+1助理+1菌药专家”专业团队,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排查风险,开具定制“法律药方”,精准服务药材企业。
“假日法庭”护游,擦亮金名片:针对“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法官将法庭“搬”进景区,快速化解涉旅纠纷,同步发出司法建议,助力提升旅游行业治理水平,守护罗田旅游“金名片”。
多元调解润乡土:“和”风化雨筑根基
九资河法庭深植“以和为贵、以美为效”的“和美”理念,构建有温度、分层次的多元解纷机制,焕发“枫桥经验”新活力。
分层分类聚合力:联动专业调解组织,发挥各自优势。针对家事纠纷,邀请亲属、村民代表、村干部担任“和事佬”,打好“亲情牌”;法律关系明确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组织作为中立“第三方”;疑难复杂案件,则组建专案组定制调解方案,实现精准化解。
“背靠背”巧解心结:法官善用“背靠背”调解法,从法理、情理、伦理多维度疏导,弥合亲情裂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法润义水”播和谐:法官常态化下沉乡村,在“拉家常”中用百姓语言释法说理。开设法治故事会、“法润义水法治夜校”等宣讲点,将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通过持续、接地气的普法,潜移默化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与“以和为贵”意识,源头预防纠纷,涵养文明和谐乡风。
此次九资河之行,“紫藤花志愿服务团”实践调研满载而归。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这座根植乡土、心系产业的法庭,是护航乡村振兴的坚实“法治堡垒”,更是播撒和谐、滋养文明的“乡风驿站”。九资河法庭立足特色禀赋,一手以“法护药旅”点燃产业引擎,一手以多元柔性调解“和风化雨”,绘就了基层善治新画卷。从“快车道”的速度、“共享法庭”的广度、“法治药房”的精度,到“假日法庭”的温度、“背靠背调解”的深度、“法润义水”的亲和度,无不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罗田实践”。(通讯员:霍宁 高幸子 舒博淳 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