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普润乡土·童声筑梦”推普实践团队成员朱逸然于7月27日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题为《英雄那些事儿》的特殊思政课。课程聚焦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与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的光辉事迹紧密联结,引发学生思考与共鸣。
团队成员朱逸然讲解戚继光的相关事迹(陈书婷 摄)
朱逸然以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开篇,讲述了其在倭寇肆虐、海防危急之际,勇于改革、招募义乌矿工农民组建“戚家军”的壮举。通过解读台州大捷中的新河、花街、上峰岭等关键战役,重点阐释了戚家军严明的纪律、创新的“鸳鸯阵”战术以及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在讲述过程中,学生们神情专注,对戚继光的胆识与智慧流露出敬佩之情。三年级学生梁恒瑞课后感慨地说:“戚继光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团队成员朱逸然进行授课(陈书婷 摄)
随后,课程回溯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朱逸然清晰梳理了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再到“七七事变”的历史脉络,重点讲述了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当提及杨靖宇牺牲后,敌人发现其胃中仅有草根、树皮和棉絮的史实时,课堂陷入深沉静默,多名学生眼含泪光。五年级学生陈研博说道:“听到杨靖宇将军胃里只有草根树皮还在战斗,我特别震撼,也特别难过。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的牺牲。”
团队成员朱逸然讲解杨靖宇的英雄故事(陈书婷 摄)
朱逸然总结道,从戚继光到杨靖宇,四百年间侵略者虽变,但中华民族高昂的斗争精神、强烈的反压迫意识以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一脉相承,永不磨灭。他强调,这堂课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从民族英雄身上汲取永恒的精神力量。
孩子们认真观看课堂视频(陈书婷 摄)
课程在师生齐诵“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结语中结束。这堂特别的思政课,通过讲述不同时代的民族英雄事迹,在青少年心中厚植了爱国情怀,激发了其传承民族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感。(通讯员:朱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