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工程学院“国之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进新疆克州开展社会实践,以精准推普为核心纽带,针对当地少年儿童与少数民族干部开展分层教学,将普通话推广与文化启蒙、能力提升、技能培训深度结合,为边疆语言文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在奥依塔克镇恰勒玛艾日克村的课堂上,推普活动充满童趣与温度。实践团为当地孩子量身设计课程:从拼音基础入手夯实语言根基,针对声母、韵母、调值等发音要点开展专项教学,通过“声母接龙”“韵母连线”等小游戏进行趣味化互动;开设“孝文化”“我的家乡”“一封家书”主题班会,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美德故事,描绘家乡风貌,表达内心情感;排练以云梦秦简为创作核心的话剧《国之喜》,让语言学习在情境体验中自然发生。“跟着哥哥姐姐说普通话,既能学知识又能演故事,太开心啦!”柯尔克孜族小朋友伊米然说道。
针对少数民族干部,实践团聚焦普通话等级考试需求开展专项辅导。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普通话一级甲等获得者赵勇老师结合考试大纲,从字音纠正、朗读技巧到命题说话专项训练,逐项突破难点。运用现场示范、互动练习、案例评析等教学方法,为全镇34名干部讲解考试技巧与评分标准。“赵老师不仅帮我们的干部纠正发音,还指导他们如何在考试中展现最佳状态,让我们服务群众、落实政策更有底气,这次辅导真是一场及时雨!”奥依塔克镇党委副书记李龙杰说。
实践团还将推普融入应急救护培训,“王清珍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的指导老师冯江通过现场演示、图文讲解等方式,用标准普通话向当地群众普及心肺复苏、伤口包扎、异物梗阻急救等实用技能,确保专业术语准确传递,让“黄金急救时间”“正确施救步骤”等知识深入人心。
实践团成员赵明顺说:“推普不仅是语言的推广,更是情感的共鸣、文化的交融。”据悉,此次推普活动落实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要求,通过分层施教、精准对接需求,实现了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能力提升的有机融合,更让青年学子在服务边疆中践行使命,用青春力量浇灌民族团结之花。(通讯员:邓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