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时尚设计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作品惊艳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60余套(件)服装与首饰设计佳作在北京798·751园区中央大厅盛大发布。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时尚设计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作品惊艳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本次发布会以‘廿章’为主题,与学院成立二十周年这一重要节点相呼应,寓意廿载风华、一章新韵。”此次发布会执行人、时尚设计学院时尚设计系主任付雪表示,该主题既凝练学院二十载育人历程,亦承载师生以设计书写时代、用创意回应现实的热忱。她介绍,在发布会台前幕后,还有43名来自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服饰表演三个专业的学生,深度参与秀场试装彩排、模特展演、妆造设计及现场管理等工作,在“实战”中积累秀场经验。
传统与现代交融,演绎时尚新章
“这些时装作品类型多样,涵盖东方意象与现代时尚、非遗再造与青年表达、实验剪裁与廓形重组等,审美取向多元且风格鲜明。”时尚设计学院院长况敏表示,毕业生们聚焦材质解构、结构重塑、文化转译等核心命题进行独立创作,以针线勾勒对时尚的深刻理解与创意表达,或将传统元素融入当代语境,在彰显文化本源中展现未来时尚重构能力,或聚焦社会议题,把环保与可持续理念贯穿设计之中。
发布会作品类型多样,风格鲜明。
麻绳、竹条、麂皮、PVC……何渠恩同学的《缠织·乡韵》灵感源于土楼建筑。她将土楼包围环绕的独特结构转化为服装的廓形创意,精选土楼里日常生活材料,巧妙进行面料再造与工艺结合。“作品不仅展现了非服用材料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运用,又生动反映了土楼独特的生活特色与文化内涵。”指导老师况敏介绍。
作品《缠织·乡韵》从土楼建筑包围环绕的特色结构中汲取设计灵感,展现了非服用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无独有偶,同样从建筑元素中汲取设计灵感的还有作品《Sweet Dreams》。设计者李宏钰受哥特式建筑中尖塔及尖形拱门元素的启发,以激光烧花工艺,借鉴教堂玫瑰窗花纹进行半切割设计,使服装图案或悬垂或层叠,营造出虚实相生、破坏与完整交织的矛盾美感,极大地增强服装的立体感与动态层次,尽显哥特风格的解构魅力。
作品《Sweet Dreams》营造出虚实相生、破坏与完整交织的矛盾美感。
突破与新潮共进,辉映廿章绮梦
与以往不同,此次发布会还展出了多件首饰设计作品。时尚设计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方向的负责人刘斌介绍,这些作品均出自该院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毕业生之手,作品以“可穿戴装置艺术”为核心理念,大胆地将光电元件、传感装置、3D建模打印技术融入设计,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与材质搭配,探索身体、空间与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览现场,“巨型”首饰作品“恽徵”极具视觉冲击力,该作品由“恽”与“徵”两部分构成,其中,“恽”以金属为材,质感坚实,“徵”则将铜丝的刚劲、PVC软膜的柔韧、镭射纸的炫彩与羽毛的轻盈妙趣搭配。设计者李逸书表示,“作品突破传统珠宝的材质与佩戴方式,尽管造型比较夸张,却洋溢着浓郁的时尚韵味,无论是用于旅拍穿搭,还是作为艺术造型的点睛之笔,都能轻松驾驭。”
李逸书首饰作品“恽徵”,洋溢着浓郁的时尚韵味,极具视觉冲击力。
首饰《異日》主体以陶瓷为载体,表面覆以半透明金属镀膜,可随角度变化折射虹光。
“本次发布会诠释了对传统的敬意与对未来的探索,从服装到首饰,从本土文化到国际视野,以卓越创意传递了‘廿载风华、一章新韵’的独特魅力。”况敏表示,“廿章”是回顾,也是起点,学院将立足二十年深厚积淀,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文化引领和实践育人,持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为培育更多兼具文化情怀与创新能力的青年设计人才贡献力量,助力他们在更广阔的专业舞台上绽放光彩。(通讯员:陈维 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