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9月18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进民族复兴伟业”为主题的万名师生同上思政大课活动。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聆听了这堂既有故事感又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
精心研课,打造抗战史宣讲精品力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将其作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奋进力量、彰显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载体。党委书记黄士华强调:“抗战史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要充分运用好抗战历史资源,旗帜鲜明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讲清楚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清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抗战史观和二战史观。同时,要利用好湖北抗战历史资源,将思政大课上出湖北地方特色味,传承弘扬荆楚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专题备课组,深研细磨、创新配方,立足既从总体上讲好艰难曲折的14年抗战史,又结合湖北抗战史讲好荆楚儿女为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反复优化宣讲讲稿和课件,确保内容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更接地气。
深情讲“史”,引导学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一个个生动的抗战故事,在课堂中跃然呈现。教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宣讲,声情并茂地讲述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党委书记黄士华讲思政大课
校长管锋讲思政大课
党委副书记陈长江讲思政大课
纪委书记胡志祥讲思政大课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焦文渊讲思政大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崔霞讲思政大课
“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筑牢了抗战胜利坚实的力量基础,将当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暗弱中国,凝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血肉长城。”
“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一系列巧妙战法,有效地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敌人。”
“湖北是全民族抗战初期的政治中心、是实现战略转折的关键枢纽、是中原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固堡垒。”
“发生在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战役。”
“1938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领导的‘七七献金运动’群众动员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将全国抗日救亡群众运动推向高潮。”
“新四军第五师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平均每两天就要与敌战斗一次,先后伤亡1.32万指战员,根据地的民兵与群众更是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1938年4月29日,年仅22岁的空军飞行员陈怀民在身中数弹、战机受损的情况下,放弃跳伞逃生的机会,驾驶着油箱已经起火的战机猛烈撞向敌机,与敌同归于尽。”
……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大争之世”,更应不忘屈辱历史,常怀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自强挺膺担当。”党委书记黄士华勉励青年学生们。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希望同学们将国耻记忆化为自强动力,将历史教训转为前行智慧。对同学们来说,铭记抗战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练就本领,积蓄报国之力,将来为国做更多更大贡献。”校长管锋现场倾情演唱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激励学生做爱国主义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4310班学生谭鑫毅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从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军士学院25921班孙钰翔表示,“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努力。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也如同抗战一样,既需要持久战的战略耐心,也需要攻坚战的战术智慧。我们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练习技能,不断地丰富自己,为成长成才增加更多的确定性,打牢多为国家做贡献的基础。”(通讯员:郑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