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湖北讯 9月15日下午,“弘扬大别山精神 勇担重任强国有我”——黄冈市弘扬大别山精神“大思政课”学校专场活动在黄冈师范学院南校区体育馆举行。这场活动由中共黄冈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宣传部指导,黄冈师范学院主办,黄冈市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黄高校领导、思政课教师代表及学校2025级3200余名新生现场参与,全市大中小学校3900名思政课教师以及高校和中职学校15万名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同步收看。这堂集体大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慧老师主讲。
课堂内容围绕“紧跟党走”“不胜不休”“强国有我”三大篇章展开,以沉浸式、情境化教学为特色,综合运用宣讲、影像、音乐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诠释了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
“大别山人民为什么要紧跟党走,他们是怎么跟党走的?”在“紧跟党走”篇章里,夏慧老师以现今珍藏于红安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的一本国家一级文物《共产党宣言》的传奇经历为引,讲述了董必武、其学生张行静及革命者曾传六之间跨越生死的信仰传递,它得以保存下来,历经了血与火的考验。这本革命圣书承载着以董必武、张行静、曾传六为代表的大别山儿女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敲锣又打鼓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当耳熟能详的旋律响起,歌舞《八月桂花遍地开》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师生们沉浸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着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首当年从大别山传唱至全国苏区的经典民歌,不仅以激扬的锣鼓唱出了人民紧跟党走的坚定决心,更以张灯结彩的喜悦,唱响了劳苦大众庆祝光明新生的澎湃心声。
除了《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从大别山唱响、传遍全国的经典军歌。当年,唱民歌不仅是大别山军民喜爱的习俗,更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在那个艰苦的斗争岁月里,唱歌可以暂时缓解战士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凝聚力量,战士们在路上边走边唱,越唱越有底气。
夏慧老师深情讲述,在盛产红薯的“全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至今流传着《红薯地里埋银元》的故事,它让大家看到,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大别山红军宁愿自己挨饿也绝不侵占群众一丝一毫的利益;而情景剧《一把生锈的小钥匙》则演绎了一位共产党人用生命守护信仰信物的感人故事,这把钥匙,不仅是珍贵文物,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见证。
活动现场,在“强国有我”篇章,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气氛推向高潮。通过AI“复活”技术,现场连线了湖北省革命烈士、20世纪20年代的黄师学子操子凯。在视频中,他动情地讲述了他作为一名地下党员的艰苦革命经历,他说,支撑他走到最后的,是心中的那份滚烫的信仰,这样才能筑牢强国之基,认准心中的信仰,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尽管那个艰苦的年代未能为他留下一张照片,我们虽无缘看清他的面容,却能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他那颗为信仰甘愿牺牲、无悔付出的赤子之心。
来自黄冈的95后姑娘谈颖的亮相让现场气氛沸腾。作为参加九三阅兵女民兵方队中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的女民兵,她在现场分享了难忘的从军经历及感悟,并亲自示范了踢正步的动作,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强国有我,就是要锤炼本领,锻造强国之能。
“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赓续大别山红色血脉,传承黄师百廿年荣光;以忠诚铸魂,紧跟党走不动摇……”活动在全场学子的齐声宣誓中落下帷幕。
这场“大思政课”让无数学子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对大别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将坚定“强国有我”的信念,锤炼本领、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夏慧老师在总结中表示,今天的“大思政课”虽近尾声,但这不是了解大别山精神的终点,而是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起点。在未来黄师的红色教育中,学校将继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更深刻更丰富地去了解大别山的光辉党史和革命史,以及大别山红色的英雄故事,让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讯员:刘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