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对着空调直吹。从热气腾腾的室外进入空调房,虽然身体一时会感觉舒爽,但血管和心脏很难适应过大温差,容易突发疾病。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将空调调至26℃左右。若在室外大量出汗,回到室内应先擦干再吹空调,而且不要对着空调直吹,以免温差变化太快诱发心脏和脑血管收缩异常。
面对高温天气,心血管病患者如何保护自己?
心血管病患者在夏季更应警惕高温天气给心血管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温天气下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做好以下几点:
合理使用空调,空调是夏季不可缺少的消暑工具,但不合理使用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从高温的户外环境进入空调房中,温差会使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波动幅度大,易引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室内活动一定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夏季不管外界气温有多高,空调温度以26℃为宜,尽量避免过热与过冷间的快速转换。空调温度都应该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从室外进入空调房时,应先把身上的汗水擦干,避免空调直吹身体。一般来讲,温差变化大于10℃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合理膳食,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同样也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心脏、大脑血流相对不足,从而引发缺血性疾病。夏季应注意饮食清淡,吃七到八分饱就行,远离高脂和高糖食物,慎饮温度过低的冷饮,多吃新鲜蔬果和五谷杂粮。
心态放松,高温高湿会使人异常烦躁不安,体内激素变化,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血压的波动。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在夏季高温时,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心血管系统,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剧烈运动反而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夏季运动时间应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凉爽的时间段,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选择缓和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负荷的运动项目,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以免给心脏带来额外负担。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熬夜、睡眠不足可导致心率增快,静息心率的增加意外着心脏负荷的增加,久而久之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熬夜还会导致人体激素水平异常,从而影响心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另外,长期熬夜也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对于心血管疾病人群,强调规律入睡时间,保持睡眠充足。睡前尽量不要饮浓茶、咖啡等易引起精神亢奋的饮品,也不要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后者容易致入睡困难、甚至失眠。
坚持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由于气温变化,有部分患者觉得自己血压变好了,不吃药也可以,就自行停药或减量药物。这是不可取的!如果确实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建议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停药。因为很多药物除了血压控制作用外,还有改善心功能等其他重要的长期获益作用。心血管病患者在高温季节尤其要注意坚持药物使用,避免漏服药物。
出现胸闷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高温天气使很多人即使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也不愿去医院,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加重。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延误就诊更易导致不良后果。无论天气多热,当出现心脏不适,必须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救治,引发严重后果。需要强调的是,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症状除了心悸、胸闷、胸痛等典型症状外,还包括出冷汗、头晕、呕吐、上腹部不适等非典型症状,特别是在糖尿病人群中,这类非典型症状的出现概率更高,往往会导致治疗的延误。另外需要重视的是,中青年人群往往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有稍许不适也不会联想到自己的心脏出现了问题,从而耽误诊治,甚至危及生命。
夏季并非心血管疾病的“安全季”,如果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防控做得不到位,会增加突发心血管疾病甚至致命性疾病的风险。专家提醒,在炎炎夏日里,建议时刻关注自身和周围人的健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科学预防安“心”度夏。如果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