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健康 >

探秘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凝血系统

探秘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凝血系统
2024-04-27 09:56:14 来源:金融界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不小心划破手的经历:一开始被划破的部位会出血,但是很快伤口部位就会停止流血,之后便会开始结痂。这样神奇的自我修复功能都要归功于我们体内的凝血系统,但是实际上凝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血小板、凝血因子以及纤维蛋白等诸多细胞与蛋白的参与。

通常我们认为外伤造成的生理性的止血包括三期:一期为血管收缩和血小板激活,二期为凝血因子激活和抗凝系统,三期为纤溶系统的激活。

在止血第一期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起到了主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可以分泌血栓素和内皮素使小血管持续收缩还可以分泌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以及纤溶系统的物质,加速凝血过程;而血小板则像是急救队员,会迅速赶到伤口处,紧紧地粘附于血管受损部位,阻止血液流出,像是给伤口形成了一个“补丁”,与此同时被激活后的血小板系统会分泌促进更多血小板激活与聚集的成分,最终会形成血小板栓子起到止血的作用。

止血第二期中的主要参与成员是我们体内一类特殊蛋白质—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个,除了3因子因存在于组织中被称为组织因子外,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要了解这一止血过程,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著名的“凝血瀑布学说”,科学家们认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当某一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可使许多凝血因子按一定的次序先后被激活,彼此之间有复杂的催化作用;凝血途径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这样说大家一定会充满疑惑,让我们可以将整个凝血过程简单想象成一场接力比赛:我们的凝血因子们就像是运动员,一个接一个去传递“接力棒”,最后成功形成凝血酶的同时也会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而纤维蛋白它能在伤口上形成一个结实的网状结构,捕获血细胞的同时使血液变得更加稠密,达到止血的作用。

止血第三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溶解已经完成止血使命的止血栓,保证血管的通畅以及受损组织的再生与修复,而止血栓的溶解主要依赖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这一期中,纤溶酶原会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纤溶酶,而纤溶酶能水解纤维蛋白的肽链,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分割为各种小肽,最终形成纤维蛋白降解物。

凝血系统是复杂且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出血过血栓问题,如何知道自己的凝血功能有没有问题呢?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又有哪些呢?

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包括: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活性的敏感筛选试验,对于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及相关抑制物的检测、肝素治疗的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术前检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APTT延长可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肝脏疾病、肠道灭菌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轻型血友病、FXI、FXII缺乏症、血中抗凝物质(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华法林或肝素)增多以及大量输注库存血的时候。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肾病综合征。

关键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