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相而不住于相
——《秋落诸野——朱勤兵绘画作品个展》将于10月3日开展
《秋落诸野——朱勤兵绘画作品个展》将于10月3日下午在湖北武汉欢喜花园艺术中心开幕,本次画展共展出武汉画家朱勤兵的油画水墨书法等作品共60余幅。
朱勤兵先生本次画展作品注重像外寻真,他认为艺术的核心工作是保持人对世界的好奇心、敏感性,使人抱有童心。画家把疑问用艺术的方式提出来,而不是单纯的讨论艺术概念埋:比如谈传统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以及写实和抽象的关系等等概念。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应该基于创造新的审美图式与新的材料,甚至进入更超前的想象与意识空间,保持创作情绪和生命力,并呈现一个创作结果。画展之所以命名为《秋落诸野》,意喻人到中年为20余年业余绘画的总结。
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并没有统一的风格和形式,画家把绘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修行,用以承载生命的消耗。画家一直寻求基于一种抽象及象征性的诗性表达,他从书法的实践中抽离出对于线条、形态、节奏和结构的认识,由此进入抽象绘画探索,并在绘画中着重尝试书写性线条的表现力。而近年来,朱勤兵考虑更多的是书法内在性与画面自身的逻辑的结合,并能否在开放的状态当中不断获得某种新的体会。正如画家自己所说“画者从于心。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人的自我、情感、情绪,而不是复制自然。画画不是画我们看到的东西,是画我们看不见的一种东西。”
作品突出其背后的自我精神、审美取向,以及宁静、回归内在的心境。在展厅面对这样的作品,观者会感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家对于心相的感受和表达是多样化的,《诸野》系列作品把视觉的焦点对准了山林田野,以抽象表现的方式意在超越具体的物象和具体的美,从而表达出一种朦胧的、深沉的、寂寥的东西,一种诗性意蕴、一种精神的体验。画家通过对“物性”的追问,实现对“心性”的挖掘,寻求切入点和精神主题,是近期较为明确的创作取向。《逝去的风景》系列,画面中透出对青春往事的记忆。作者远望早年大学校园附近逝去的风景,化作青年漫游时必然经历的迷惘。这种青春漫游式的反复回望,从风景的回望,到历史的回望,再到心灵的回望,这是一段以一种诗性叙事方式在画布上展开“自性”的描述。
据策展人郑朝晖介绍个展将持续到11月3日,为期一个月,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秋落诸野》是画家第二次个展,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他近15年(2010年至2025年)在绘画上的思考和实践。朱勤兵上世纪九十年代工作于新华社湖北分社,历任湖北经济报总编室副主任,新经济报阳光周刊主编;2000年后在长江出版集团任当代汽车报社任总编辑,近年任职于武汉实华控股集团、武汉锦绣长江实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