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焕春教授为企业算了比总账:“平台Web化操作不依赖高配硬件,硬件成本直降70%;云端协同与多种功能协助提至增效后,对人力的要求仅是原来的80%。人家制造业上世纪60年代就在用二维CAD,80年代开始用三维BIM,00年前后开始普及Saas系统。现在我们从二维到三维,到Saas、到AI,一步全给你走到位了。AI助手20s调取周边地质资料与勘察成果,数分钟一键完成第四系地质模型创建,现在的技术能够确确实实地帮助我国的岩土工程行业一步跨越50年,跟上新的时代。”数智岩土集成平台真正让智能化时代的新地学在中国大地上开了花、结了果。
如今,数智岩土集成平台已在中国电建集团其下多个单位得到广泛应用,朱焕春教授所提出的工程勘察数字化路线也终于结出果实。而作为岩土工程行业数十年的资深从业人员,朱焕春教授也深知,这还远不是终点。朱焕春教授希望,能够解决用户低成本应用问题,让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实现数智勘察。
打破常规,低成本也能成就高品质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的肩头都是一座山。岩土工程行业困境如此,行业龙头单位困境如此,中小型企业亦然。当视角放至全国各地广大的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朱焕春教授意识到,成本问题与人力问题是这些企业难以突破的困境。经多方计算考量,加华地学做出了一个艰难而意义重大的决定——先实现低成本的普及应用。
七年开发,成本尚未收回,低成本推广后不会有丢失来自行业头部单位大单的可能吗?朱焕春不这么想,软件产品的最大意义便是落地应用。“每一个高端技术走到最后,都是要能够低成本普及应用的。你的产品高高在上,普通人用不起,那便是阳春白雪,没有实际的社会意义。”无论是在曾经的Itasca集团,还是在如今自己创办的加华地学,朱焕春教授从没有忘记他的起点——那个给予他一生动力的,改变岩土工程行业的梦。
综合了前期的投入成本,在详细考察了平台云端服务器的储存、维护,以及公司人力成本等多方面开支后,相较于市面上其他勘察软件普遍动辄数万/人的收费标准,朱焕春教授定出了2000 / 节点·年的价格。“我们的开发成本很高,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有几万块的工资发出去了,”朱焕春教授面对采访时不禁笑道,“但我还是希望先让行业和市场接纳我们的产品,先试着为行业做出一点改变。细水长流,路要一步一步走,问题也要一点一点解决。”
在朱焕春看来,工业软件不应该只针对大型企业和国有单位,让国家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也跟上步伐,才是保障行业生命力的基本。数智岩土集成平台CnGIM_dg,贯彻了朱焕春教授的思考,凝聚了加华地学的心血,也承载了岩土工程行业的希望
如今,数智岩土集成平台已在云南、贵州、河南等地走出了第一步,实现了在数百家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中的试应用,后面便是打造产品示范基地,开始尝试全国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朱焕春教授坦言,产品化和技术攻坚不同,需要不断接受市场的检验与反馈。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数智岩土集成平台也将继续接受多方用户的考验,不断迭代,不断走向成熟。一路风雨,一路前行,加华地学顺应互联网和AI技术浪潮,完成了从追赶别人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
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朱焕春教授希望,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岩土工程行业能够彻底摆脱“落后”、“艰苦”的帽子,重新焕发生命力,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先锋军,成为受广大年轻人瞩目的“优质行业”。这是朱焕春二十多年前便已怀揣的梦想,也是如今加华地学即将踏上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