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景在展区不断上演。一家来自兰州、尚在孵化期的创业团队挤到咨询台前,手中的政策手册被翻得卷了边:“我们正在寻找合适的产业园区落户。武汉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充沛的人才储备,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规划和服务理念非常符合我们的预期。” 团队负责人直言,创新中心提出的“三场一基地”(动作训练场、数据采集场、应用实践场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创新、联合、开放、共享”的平台服务理念,是吸引他们的关键。
黑芝麻智能带来的机器人“大脑+小脑”芯片、维力传感展示的多型号高精度传感器、光谷华汇的先进关节电机、元生创新的高性能惯性传感器……这些来自荆楚大地的“硬核”零部件,共同构成了人形机器人的“筋骨”与“神经”。它们不仅是湖北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强磁石”。
广东某家电巨头、苏州知名汽车零部件厂、澳大利亚顶尖科研机构,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爱好者,将百余平方米的湖北展区围得水泄不通。不同语言——英语、俄语、日语、粤语在此交汇碰撞,洽谈合作的热度持续升温。
优势明显,湖北有望打造全球高地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此次在世界级舞台亮相,不仅展现了技术创新的“硬实力”,更亮出了产业生态构建和招商引智的“软实力”,推动湖北向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迈进。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是展会上为数不多、直接为实体产业园区进行招商的创新中心,由武汉东湖高新区投资建设。此次携省内代表性企业集体亮相,意义重大。
一方面,积极为园区内及省内产业链企业搭建对外合作桥梁,助力其技术和产品拓展全球市场,推动湖北智造“链”向全球,实现本地产品走出去。
另一方面,依托创新中心完备的产业链、独特的“平台型”定位和院士专家团队等独特资源,链动全球资源,吸引企业落户湖北,加速产业集聚。
人形机器人是武汉正在打造的千亿级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的50余家人形机器人重点企业构成的坚实基础,以及湖北作为科教大省、制造强省的显著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光谷提出,将以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小规模量产,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引导“大脑、小脑、感知、躯干、四肢”等零部件企业融入整机制造产业链,实现整机与零部件协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刘胜对此充满信心:“湖北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在全国乃至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