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启迪思想的“交响”、透出史诗的气质——多时空同构、跨时空对话、不同时空重组,是整体、宏阔、立体的,也是具体、细腻、生动的。
这魅力无双的“交响”,独属于湖北省宣恩县。
宣恩县城清澈的贡水河,穿城而过,乾隆年间因贡茶、贡米、金丝楠木等由此河漕运至京而得名。
入选“2025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的“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更是声名远播,书写着时代的华彩乐章。
暮色漫过贡水河的堤岸,最先苏生的是水的韵律。晚风掠过河面,带着贡水河特有的温润气息,轻轻叩响宣恩县城的傍晚。这不是寂静的序曲,而是一场立体交响巨制的开篇,每一种声音都像精心编排的音符,从河的此岸漫到彼岸,从老街的青石板飘向龙游贡水的画舫,汇成属于这座小城的独特乐章。
起首打破暮色阒然的是音乐跑泉的轰鸣。当第一束灯光刺破夜空,贡水河中的跑泉群便如被唤醒的精灵,在数控系统的操控下聚然翩翩起舞。高压水流撞击空气的簌簌声,伴着电子合成器演绎的民族音乐与现代潮流交织的华丽乐章,在河面铺展开科技感十足的旋律。水柱时而如银剑冲天,发出“咻”的锐响;时而似碎玉铺地,溅起“哗啦”的吟唱;灯光随着节拍变换色彩,水流的轰鸣也随之起伏,时而激昂如铜管齐鸣,时而轻柔似弦乐低语。居民、游客在两岸追着水幕奔跑,欢笑声与水流声叠在一起,成了这现代乐章里最鲜活的装饰音。跑泉的水雾里映着对岸的霓虹,科技的冷硬与水的柔软在此交融,连风声都成了这场“水之交响”的伴奏。
循着隐约的锣鼓声前往兴隆老街,非遗的韵律便撞入玉耳。国家级非遗“宣恩薅草锣鼓”“宣恩三棒鼓”等传承人正挥着鼓槌,“咚锵、咚锵”的节奏里,传承人用宣恩方言唱得、跳得、耍得大汗淋漓,裹着贡水河清新的气息,与铜锣的“铛铛”声、鼓面“嗒嗒”的敲打声、钹的“镲镲”声、热烈的掌声交织,像是从远古传来的号子,在空中荡气回肠。不远处的三棒鼓20多种技法更为灵动,艺人手中的三把刀或嵌有铜钱的三根棒,边抛边打边唱,抛起落下不离手,令人眼花缭乱。“贡水河边好风光,非遗表演真叫棒”等拍案叫绝,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使老街的烟火气高潮迭起。这些声音不似音乐跑泉那般华丽,却带着时光沉淀的厚重,用最质朴的节奏,叩击着每个人的文化记忆。
兴隆老街的夜,从不缺热闹的声部。作为国家级休闲街区,这里的夜间消费声是另一种鲜活的旋律。茶啤、冷泡茶、冰淇淋等“伍家台贡茶”衍生品店,奶茶店、小吃店、服装店、文创小摊,这些叫卖声带着亲切的暖意,与游客的谈笑声、脚步声混在一起,成了市井生活的协奏曲。
文创对味儿,消费带劲儿。当厚重的历史变得轻盈,小众爱好逐渐成为大众潮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热爱,日益月滋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旅拍店穿着汉服走出来的姑娘们又美又飒,裙摆摩擦布料的“沙沙”声;歌手弹唱“南方的夜,贡水的月”,温柔的歌声伴着吉他的“铮铮”声,让整条街都沉浸在浪漫的氛围里。小吃摊香气袅袅,和着铁板烧的“滋滋”声、烤串的“噼啪”声,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热闹的音符,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融进这烟火缭绕的乐章里。
若说兴隆老街是温婉的行板,“龙游贡水”便是热烈的快板。
龙游贡水的画舫上,现代与民族的旋律正温柔相拥。画舫缓缓驶过河面,船上有的游客拍照“咔嚓”的快门声,轻声哼唱着流行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有的跟着船上的土家族姑娘学跳摆手舞,银饰碰撞的“叮叮当当”声,伴着“八宝铜铃舞”的欢快节奏,在水面风流云散。导游珠圆玉润的嗓音声声入耳:宣恩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仙山贡水旅游区是湖北省唯一以县城为核心区域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5年度湖北省十大夜间文旅消费推荐项目;宣恩文澜桥,是最具特色的侗族建筑之一......游客们的惊叹声“哇,好美啊”与导游的讲解声交汇,偶尔有外国游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这是什么舞蹈”,翻译的解说声、双方的对笑声,让这水上乐章多了几分国际范儿。画舫划过水面的“哗哗”声,成了这段旋律的底色,温柔地托着所有声音,往夜色深处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