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小米“工时风波”引热议:员工日均工时11.5小时争议背后的职场生态审视​​

小米“工时风波”引热议:员工日均工时11.5小时争议背后的职场生态审视​​
2025-04-25 14:14:59

近日,社交平台脉脉上一则关于“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的爆料引发广泛讨论。据称,小米内部对员工工时进行严格考核,每日工时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说明,连续排名靠后者可能面临约谈甚至劝退风险。该话题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持续发酵,众多职场人士参与讨论,焦点集中在企业工时管理是否合理、是否涉嫌违反劳动法等问题上。

事件发酵:社交平台爆料引争议

据九派新闻报道,多位小米员工证实了这一情况。不同部门、不同组的工时要求有所差异,日均工时要求低的组是10.5小时,有的组甚至要求日均14、15个小时,而像小米上海的某部门确实要求平均11.5小时,通常是9点上班、8点半下班。有江苏小米员工表示,其之前平均工时达到了12小时,还是因为排名靠后被领导约谈了。

此外,请假也会影响日均工时,一个月只要请假一天,日均工时就不满8小时,需要额外加班去补回来。小米这样查工时的做法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近2年时间。工作时间不达标会带来直接的影响,一位小米员工因工作时长低于10.5小时,被要求写说明反思为什么平均工时不够。而工时排名靠后的员工会被领导约谈警告,若不改正则可能影响绩效考评。小米的外包员工也未能幸免,他们部门要求必须待满11个小时,而且是每天都要达到这个标准,如果经常不满11小时,外包员工随时可能被开除。

事件迅速引发职场群体共鸣。小红书上,相关话题#小米查工时#阅读量突破2000万,讨论中既有对高强度工作的吐槽,也有对“无效加班”文化的批评。有网友指出,互联网行业“996”现象虽被明令禁止,但部分企业通过隐蔽的工时考核变相施压。

企业回应与行业背景

小米公司目前尚未对此事作出公开回应。不过,根据《劳动法》规定,中国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加班需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若爆料内容属实,小米的工时管理方式可能涉嫌违反现行法律。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互联网企业工时争议屡见不鲜,尤其在业务扩张期或项目冲刺阶段,部分公司通过弹性工作制、OKR考核等方式模糊工时边界。但近年来,随着劳动者权益意识提升,多地出现“过劳死”“加班猝死”等案例后,监管部门对超时加班的查处力度明显加强。例如,2023年北京市人社局曾对某科技企业开出“超时加班”罚单,要求企业整改并支付赔偿。

舆论分化:支持效率还是声讨剥削?

在社交媒体讨论中,舆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认为,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多劳多得”是合理规则。也有声音质疑:“工时≠产出,强制加班是管理无能的表现。”企业要求员工加班来完成工作可以理解,但像小米这样强制要求日均工时,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会产生负面影响,是将员工当成了机器。还有网友指出,加班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效率,反而可能导致员工身心俱疲,降低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年轻职场群体更关注工作与生活平衡,一位小红书用户评论道:“我们需要的不是‘工时内卷’,而是合理的回报和尊重。”

企业有其经营目标和压力,可能需要员工在一定时期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企业也应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如合理安排加班时间、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休息条件等,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水军抹黑的可能性与证据分析

关键词:小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