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永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琳认为,武汉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建议国家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王焰新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舒红兵、王永良、何琳等参与提案联名,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指导和支持湖北创建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王焰新说:“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在科教资源、枢纽地位、城市能级、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具备基础、条件和潜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丁烈云表示,武汉是国家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区,先后出台了“黄金十条”“新黄金十条”“人才新政”等科技创新政策,营商环境位列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武汉科教资源十分丰富,高校、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丁烈云建议国务院支持将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布局,指导编制和批复实施推进武汉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方案。支持武汉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将武汉东湖科学城和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安排,加大对湖北“光芯屏端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
推进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是全国知名城市研究专家,多年来持续研究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他认为,推进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连玉明说,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长江经济带,在十四五时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武汉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当然应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连玉明说,在“十四五”新征程中,武汉要以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战略性技术储备、关键性技术应对、协同性技术转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能力,这是武汉的职责所在,也是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连玉明建议武汉把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与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统筹起来,形成分工合理、协同合作、融合发展的创新发展共同体,推动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再到价值链的跃升。要抓住发力点,推动武汉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激发创新力和保护创造力,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打造长江中游协同创新产业引领区。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有“硬核”
对于武汉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武汉有实力。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介绍,武汉在通信、激光、材料、遥感、生物、农业、桥梁、航天、海洋等领域科技创新实力较强,船用机械、海洋工程、激光加工等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全国领先,还建有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武汉在科教实力、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等指标上,都具备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
马新强说,从今年开始,武汉还将加快精密重力测量、武汉光源、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等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作物表型组学、深部岩土工程扰动、磁阱型聚变中子源、脉冲强磁场优化、农业微生物、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设施预研。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何建华是上海光源“元老”,为了武汉光源的建设追光来汉。他建议指导和支持武汉光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成为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何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