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64岁的武汉人田斌群酷爱游泳,他自称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去东湖或者江边游泳,不久前还主动张罗起了单位的游泳协会。
“表面上看,武汉这么多游泳队,(队员)年龄都比较大。感觉年轻人工作压力比较大,家庭负担比较重,没有多少时间来关注游泳。但其实,从我们游泳协会报名的情况来看,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渴望去江里、湖里游泳,热情很高。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田斌群说。
参加女子抢渡赛的选手们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渡江节参与人群确实在变年轻。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姚钦安介绍,中老年群体曾一度占据渡江节主力,但自2017年开始,报名人群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渡江节活动参与者的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
群众方队年轻面孔颇多,个人抢渡长江挑战赛上,游泳小将们更是挑起了大梁。15岁的黄子琪、17岁的王宝骏分别以14分03秒、12分35秒23的成绩夺得女子和男子组冠军。
如今的渡江节,与其说是一场持续半天的“表演”,不如说更像是一场以“游泳健身”为主题的城市派对,持续影响、带动全民参与。
参加女子抢渡赛的选手们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今年渡江节前后,武汉全市对中小学免费开放40家游泳馆,约30万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可以免费参与游泳活动,还对3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免费游泳技能、溺水自救等知识培训。此外,武汉还开发了游轮观光等渡江节主题旅游产品,让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能尽览渡江盛况。此前渡江节还组织全民游泳快闪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参与,传承渡江文化。
姚钦安说,在推广游泳活动上,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武汉一定要把渡江节坚持办好,做好游泳文化推广、后备人才培养,通过竞技体育带动全民健身发展。”
汛期的长江,水宽浪急,想要组织这场将近2000人规模的公开水域活动并非易事。记者在现场观察,江上船只近百艘,护卫指挥船、水上医疗艇、救援艇配备齐全,岸边码头的安保秩序井然,这些工作带给选手、观众足够的参赛安全感和观赛体验。
参加男子抢渡赛的选手们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参与组织渡江节十余年,最让姚钦安感慨的还是长江环境的变化。姚钦安说,以前办赛要排除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上游的沉渣,江上的破船、石墩子,以及岸边杂乱的环境都让人头疼不已,光是铺设上游拦截网、遮盖破乱场景都要费去大量人力、物力。“长江大保护以来,水变清了,沿岸环境非常优美,现在办赛几乎不需要任何整治。”
渡江,渡着时代的变迁,也渡着武汉的发展。
从首届活动至今,武汉渡江节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作为全国公开水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公开水域游泳赛事活动,吸引着国内外游泳爱好者关注的渡江节已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
10点15分,第一方队顺利抵岸。三阳广场起水点的凯旋门旁,欢呼呐喊声通过扩音器响彻武汉两江四岸。码头、大桥、江滩上的围观者们又一次见证,激情、勇敢的大江“泳”者成功横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