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10月底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我省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5个金奖、12个银奖和22个铜奖。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将博士后作为重要战略人才力量,对标加快建成支点历史使命,围绕“博聚楚天”人才品牌精准发力,研究出台加强新时代博士后工作19条系统性措施,构建全覆盖保障、全周期资助、全方位支持体系。省级博士后专项经费从2019年的384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亿元,2025年预计超3亿元;博士后科研平台468个,覆盖我省所有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学科;在站博士后5000余人,累计培养1.5万人。
即日起,本报推出“博聚楚天共建支点”系列报道,走进此次全国大赛的湖北获奖项目团队,感受这些博士后在湖北支点建设的大潮中,收获的成长与感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成龙通讯员楚仁轩
“这双基于视觉、触觉融合的多维感知灵巧手,能灵敏感受到1克的重量差别,并根据物体的重量自动调整抓取力度。”11月6日,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里,“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张宇豪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
近期,该团队为荆楚人形机器人自主研发出磁触觉灵巧手,通过在灵巧手上安装视觉传感器,让这双手能近距离识别物体的形状与属性,用合适的力度更精准地抓取物品。
10月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泉州市闭幕。由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团队研发的这个人形机器人项目,一举摘得金奖。
眼下,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2024年3月《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发布,这为荆楚人形机器人的成长按下“加速键”。在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的指导下,张宇豪和伙伴们勇闯关键技术“无人区”。
“研发之初,国际上大多数人形机器人选择的技术路线是旋转电机驱动。通俗来讲,就是机器人的每个关节都是旋转关节,将这些关节组合在一起,机器人就可以通过旋转来实现运动。”张宇豪说,他们选择的技术路线,则是直线电机驱动。
相比于旋转驱动,直线驱动具有自锁机制,机器人的关节能够以低能耗的状态锁定在某一个固定的姿态,这对提升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场景的续航时间有很大帮助。
尽管这条技术路线充满吸引力,但在运控算法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张宇豪和同伴们必须实现“从0到1”的跨越。他坦言,是湖北优良的科创环境给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底气。
湖北在工业制造、大健康、文旅等领域具有优势,产业基础雄厚,这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产业场景和旺盛的需求。在政策方面,湖北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为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崛起精心布局、规划路线,武汉市也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出台多份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支持平台方面,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积极为园区内及省内产业链企业搭建对外合作桥梁,助力其技术和产品拓展全球市场,并链动全球资源,加速产业集聚。
目前,“荆楚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已经与科峰传动、华威科等湖北企业开展零部件的合作,突破核心零部件供应难题,并自主研发出适用于直线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运动算法。
今年4月,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武昌区正式成立,荆楚人形机器人已迈向量产阶段。目前,公司已陆续收到省内外企业的订单。
这次亮相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赛场后,张宇豪和同伴们有了意外收获:在湖北省人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已有多家创投机构主动与该项目对接,表示出浓厚的投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