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产品“硬实力”的同时,产业集群正加速涌聚。光谷生物城跃居全国生物园综合实力第二,宜昌建成全省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荆门市加快建设未来食品“两院一中心一园”,全省基本形成了创新策源、平台支撑、生产制造为特色的发展格局。
氢能应用示范成效显著。全国首条常态化规模化氢能示范线“汉宜”高速氢能示范线自正式投运以来,累计加氢量突破200吨。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全球领先。衷华脑机铸成脑科学“金钥匙”——研发了全球领先的65536通道双向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最大通道数是美国马斯克Neuralink公司的20倍;今年3月,又与华中科大附属协和医院联合攻关,研发了全球首个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多模态图谱系统,为脑机接口的微米级高精度、高维度影像研究奠定了基础。
沿着地铁线路,该公司与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等脑机接口上游企业,共同构建起“电极器件—设备研发—临床应用”湖北脑机接口完整产业链。
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日趋完善。目前,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拥有超90家核心企业、近千家关联企业,实现了31个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全覆盖,占据了全国86%的自主移动人形机器人市场。
第六代移动通信应用前景广阔。湖北6G工程中心依托华科,联合多家运营商共建,在移动视频传输、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多场景覆盖、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中信科移动位于武汉东湖综保区的研发制造基地一期预计明年全面投产,承载6G“空天地”网络装备的研发迭代和制造,剑指“十五五”百亿级产业增量。
看胜势——
精准政策与创新生态合力赋能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产业化落地,从单项技术的创新到产业集群的形成,每一步都离不开政策“阳光雨露”的滋养。面对未来产业竞争,湖北各级政府推出一系列精准支持措施,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去年,湖北设立20亿元省级量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并落地首只量子产业基金——光谷芯光量子科技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早期和中期项目;东湖高新区推出“量子十二条”,从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到人才引进给予全方位支持,对领军人才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眼下,湖北正以量子精密测量为突破点,加速崛起中国量子科技产业“第三极”。
生物制造产业规划系统推进。湖北已高标准编制生物制造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生物食品、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等领域,聚焦“卡脖子”酶制剂、工业菌种、生物反应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需求,实施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攻关。
脑机接口加速产业化。去年,《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健康产业领域的重点方向。今年8月9日,湖北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在光谷成立,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具身智能研究方向明确。聚焦具身智能方向,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大模型基础架构创新等共性技术攻关,确保湖北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氢能产业发展路径清晰。湖北正加快构建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氢能装备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打造以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为核心的全国氢能装备中心,成为全国重要氢能枢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形成氢能应用推广示范。
6G技术打造示范标杆。湖北6G产业发展联盟即将成立,将建设国内领先的6G及卫星互联网实验平台和试验网络,推动重点成果在移动通信、遥感测绘、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打造6G产业应用的示范区。
随着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多重要素持续汇聚,湖北正加速崛起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