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通过电话长谈,一点点卸下对方的心理包袱,引导其说出了藏身地点,协助民警安全解救人质。这场可能发生的恶性案件,最终得以化解。
2020年,应红杰开通了一条公益“心理咨询热线”,至今已服务群众近2000人次,并成功劝返7名逃犯投案自首。
2023年,他回河南老家探亲时,听亲戚说同村青年王大山(化名)在国外“半年能赚40万”,凭着多年的职业敏感,他立刻察觉不对,哪有这么轻松的“好工作”?
接下来的4个月里,他每天以“红杰叔”的身份给王大山打越洋电话,不指责、不施压,就聊些家长里短,最后才慢慢劝:“孩子,外面的‘捷径’多半是坑,早点回头,走正道心里才踏实。”最终,王大山彻底醒悟,主动回国自首,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获得轻判。
出狱那天,王大山没回家,而是先直奔训练基地,把一面写有“警院教官指点迷津,迷途浪子重获新生”的锦旗,双手递给应红杰,红着眼眶说:“叔,要不是你,我这辈子就完了。”
类似的故事在今年3月再度上演。退伍兵李雷(化名)曾是应红杰的兵,因公司涉案遭网上通缉,半年逃亡生活让他身心濒临崩溃。一次偶然,他看到应红杰的报道,抱最后一线希望拨通了熟悉的号码。
电话接通,李雷泣不成声,应红杰静静倾听,不加打断。此后3个月,应红杰不仅持续为他做心理疏导,还协助联系律师厘清法律后果。最终,李雷彻底卸下包袱,主动走进派出所投案。
用“行”立范的“警营榜样”
“作为教官,教书育人,身教胜于言传,做得好,才能说得响。”这是应红杰一直恪守的信条,他也真正把这句话融入了日常。
2022年8月,一列从汉口站开出的动车即将发车。突然,一位老人大喊:“抓小偷!”正在车上的应红杰闻声而动,一个箭步堵住车门,看准正在逃窜的小偷,一记干净利落的抱腿顶摔接上步锁喉,瞬间将其制服。整个过程短短数秒,尽管手臂在搏斗中被擦伤渗血,他却丝毫不顾,坚持按原计划赶往宜昌完成送教任务。
生活中的应红杰,还是个热心肠的“活雷锋”。家乡遭遇洪涝灾害时,他悄悄捐了11万元支援重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他主动联系企业,拉来物资帮老人们添置用品,逢年过节还会上门陪他们聊天;单位年轻同事有困惑,他再忙也会抽出时间谈心,帮忙出主意。
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依然活跃在一线,讲台上、应急现场、公益一线,处处都有他的身影。有人问他:“这么多年连轴转,不累吗?”他笑得眼里闪着光:“人活着,能让别人过得踏实一点、好一点,比什么都值。看着大家平平安安,走在正道上,我就觉得浑身是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