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咚咚,这来自远古的声响,一瞬间便带我们穿越回数千年前……”鄂西群山深处的天然溶洞里,光影变幻、座无虚席,回荡的战鼓声中,一场大型民族歌舞秀拉开帷幕,非遗好戏轮番上场,引得观众频频叫好。
这里是位于湖北恩施利川市的腾龙洞,亚洲已探明的最大洞穴之一。每逢炎夏,洞外骄阳炽热,洞内却凉爽舒适,总有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进入这方“自带空调”的避暑秘境,“躲清凉”的同时,也一享土家文化盛宴。
图为游客在利川市腾龙洞景区游览“卧龙吞江”自然奇观。资料照片
腾龙洞全长59.8公里,洞口高72米,宽64米,可容20多辆卡车并排驶入,直升机也能在洞口自由盘旋,规模宏大、令人震撼。走进洞中,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洞中既有体量惊人的石钟乳,又有形态小巧的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等。
地质专家介绍,整个洞穴曾是长江支流清江古河道,22万年前洞中发生大型岩崩,致使河水改道,形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和旱洞相连的神奇景观。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清江在流经腾龙洞附近时猛跌30余米,水声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江水垂直跃下,消失在洞穴的黑暗深处,形成“卧龙吞江”的壮丽景象。
“除了地质奇观,腾龙洞还是展示土家文化的天然舞台。”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与一些游客穿着御寒外套,进洞前行几公里,抵达《夷水丽川》歌舞秀演出地点,剧场终年恒温12至18摄氏度,但持续变换的场景、精彩纷呈的演绎却将现场氛围“搅”得火热。
故事以古称“夷水”的清江为脉络,串联土家族千年历史,从先祖廪君射杀盐阳女神的悲情传说讲起,既有戴着鬼神面具的傩面舞、美丽大方的摆手舞,又有挑水、砍柴、赶集、叫卖等土家人的真实生活场景,还有《龙船调》《六口茶》《唱起山歌送情郎》等民歌唱响……
夷水丽川艺术团团长冉娟介绍,景区打造的这处原生态洞穴剧场,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采用土家族非遗元素,融入升降舞台、移动吊脚楼、水中龙船等现代化技术表达,使自然与人文、古老与现代交汇融合,展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自2005年首演开始,20年来演出场次近16000场。2024年我们进行了第四次改版升级,升级以后舞台更美、服饰更炫、本土元素更多、科技感更足、互动性更强。”冉娟说,演员阵容近百人,技术人员数十人,排练、巡检不间断,保证着淡季每天2场、旺季4场演出的顺利进行。
在冉娟看来,参与感、体验感是提升旅游歌舞表演吸引力的关键,要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体现土家人生活劳动的场景,我们的演员通过赶场叫卖的方式,把代表恩施特点的富硒小土豆、玉米粑粑、土鸡蛋、利川红茶等送到游客手中;对歌场景中,带动全场跟着一起合唱耳熟能详的《六口茶》;还有,用土家新娘的绕场巡游来表现土家族的出嫁风俗。从现场反馈也可以看出,最受游客喜欢的就是这些互动类型的节目。”冉娟说。
吊脚楼上,一位披着红纱的新娘,坐在阁楼上一边织着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一边和楼下的姊妹们唱着土家族的哭嫁歌——十姊妹歌。歌声婉转凄美,画面唯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