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从东莞转移过来的企业,2021年落户安陆后发展迅速。“前年投产了4条生产线,今年又新增了4条生产线。”公司采购与销售总监黄联聪表示,安陆项目前景看好,但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扩能投入大,资金周转难,抵押资产少。
安陆农商行府城支行行长杨艳的一次走访,为鼎新公司带来了解决方案——4月份我省创新推出的“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该政策依托“鄂融通”省级平台,构建了涵盖经营基础、经营能力、社会价值、创新能力、品牌价值等五大维度的评价体系,为企业进行商业价值信用评级(A-D级),同样免抵押,最高可贷1000万元。
通过“鄂融通”平台打分,湖北鼎新被评为B级。6月25日,该公司向安陆农商行提交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申请。6月27日,300万元贷款到账。
“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利率还比抵押贷款低。”公司负责人温建军对这次融资赞不绝口,“这让我们将东莞产能加速转移到安陆的信心更足了!”
“商业价值信用贷与知识价值信用贷形成有效互补,精准滴灌那些经营稳健、前景看好,但苦于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孝感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该市大量中小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普遍遇到融资难题,商业价值信用贷的出现可谓雪中送炭。
为了让企业快享政策红利,市县经信部门密集开展政策宣讲和银企对接,引导企业入库“鄂融通”。同时,依托“孝感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水电等部门数据,实现银企信息“一键共享”,提高办贷效率和成功率。
截至6月底,全市1912家企业入驻“鄂融通”平台,373家企业获得授信10.29亿元,已为343家企业放贷8.25亿元。
“两农”信用贷解了燃眉之急
“一亩三分地”流转土地5000亩
七月的云梦,田野葱茏。湖北一亩三分地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显平站在一片广阔的蔬菜基地旁,心中踏实了不少。作为云梦县今年重点引进的农产品一级批发商,该公司流转了5000亩土地,打造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推行“产地直供”模式。
新模式既打开了云梦蔬菜的销路,也意味着巨大的前期投入。“土地流转、农资采购、大棚建设、人工工资,哪一项都需要钱!”李显平为融资四处奔走。然而,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摆在他面前:核心资产是土地经营权、大棚等“轻资产”,在银行“重抵押”的传统风控模式下,融资之路屡屡碰壁。
转机源于一项聚焦农业农村的金融创新。今年4月,我省启动“农民个人信用价值贷”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试点。政策依托湖北省信贷直通车平台,构建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农村资产信用价值2个评估模型,对申贷主体进行信用价值评估,最高可分别授信100万元和1000万元,无需传统抵押。
云梦县是全省10个试点县之一。在孝感市、云梦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协调下,交通银行孝感分行迅速响应,将一亩三分地公司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经过高效评估,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300万元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的授信审批。6月30日,贷款到账,解了李显平的燃眉之急。“太及时了!这笔钱正好用于支付土地流转费和蔬菜收购款。”李显平喜笑颜开。
“‘两农’信用贷是破解涉农资产‘确权难、评估难、抵押难’三重困境的关键一招。”交通银行孝感分行行长袁智明表示,该行正积极对接符合条件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计划三年内投放“两农”信用贷款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