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的背后,是大家对乡村振兴的新期待。
在堰河村一片竹林里,密密麻麻摆放着280块石头。“当时全村280户,大家围坐在一起,有啥说啥,啥事都能商量着办。”1992年,29岁的闵洪艳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的堰河,还是“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穷山沟。
闵洪艳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卖茶叶。当时,村里的茶叶一度滞销,村民们质疑:“茶叶能当饭吃吗?”闵洪艳背着麻袋跑省外找销路,磨破嘴皮赚回第一笔7000元“启动金”。
如今,依托“堰河香”品牌,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打通,今年茶叶销售收入达4000余万元。
对闵洪艳而言,拍短剧不是跟风,更不是噱头。“咱是国家4A级景区,得让更多人知道堰河的好茶、好景、好生活。”他指着剧中出现的茶园、民宿说,“每帧画面都是攻略,游客看了就想来。”
闵洪艳和村民一起修剪村口的行道树。(受访者供图)
解决急难愁盼
村民年内吃上自来水
6月30日清晨,堰河村的晨会从会议室搬到了村道旁,村里正修剪影响旅游观光的树枝,闵洪艳带着村干部现场办公。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群众看的是实在成效。”闵洪艳算了一笔账,“村干部带头干,发动村民一起参与,一年光人工费就能省一万多,这笔钱能办更多民生实事。”
仲夏时节,行走在堰河村,处处可见新变化——
2公里长的茶园作业道蜿蜒山间,200多亩老茶园焕发生机;整治后的河道旁建起亲水栈道,60多盏新路灯点亮山村夜晚;民俗园三期和村史馆里,游客跟着讲解员细数堰河的变迁。
在村民冯毕建家门前,施工人员正忙着安装入户水管,老冯指向院门延伸的管道说:“盼了这么多年,自来水终于要通到家了!”
“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闵洪艳带着村干部测距离、定方案,3个月铺了7000米管道,“今年年底,全村400多户1800人都能用上自来水。”
上半年,村里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下半年计划再投2000余万元,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开发水上游乐区、购置旅游大巴直通高铁站,预计旅游收入年增20%。
会上收集的建议,如今已逐一落实。据悉,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堰河村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10余项。
“阳光洒满堰河畔、村民笑声传四方、豆浆香味飘满屋、茶叶根壮叶儿嫩……”微短剧的片尾,闵洪艳和村民们一起唱起“00后”大学生为堰河写的新歌《堰河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