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的血脉亲情。
盛夏湖北,迎来1100多名台湾同胞。他们跨越山海,共赴盛约。
7月3日至9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鄂成功举办,再次生动诠释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携手打拼、融合发展是两岸青年双向奔赴的时代潮流。
参加人数创新高,交流范围创新高
一件霓裳,让人看到两岸交流已延伸到很多领域。
7月5日,作为台湾周活动之一的海峡两岸(武汉)青年时尚创意节暨第四届长江杯金裳奖决赛在汉举行。
比赛后,金裳奖金奖得主、台湾辅仁大学学生林嬑贞向银奖得主、武汉纺织大学学生李赟“取经”:“你们在服装设计里融入了文化元素,请问这是什么文化?”
在听到李赟介绍“融入了湖北省博物馆荆楚文化元素”后,林嬑贞感慨,很有启发,以后也想把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
本届台湾周参加人数创新高,交流范围创新高,活动辐射面创新高,台湾周再次掀起两岸民间交流的热潮。
湖北以热情之姿,敞开交流交融的怀抱,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筑梦圆梦。
长江之畔,大学之城,千里之约来相会。
当东湖绿道的晨光仿佛邂逅阿里山的云海,当台湾“凤梨酥”遇上武汉“热干面”,两岸青年分享彼此的故事,在文体互动、经贸往来中感受彼此的温情。
7月3日晚,作为本届台湾周专场演出的大型歌舞剧《编钟乐舞》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精彩上演。
当琴台大剧院里浑厚的编钟乐响起,台湾宜兰的音乐工作者王盈仁直呼:“这在台湾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和武汉朋友交流非常兴奋!”他的同伴、武汉音乐人小肖也说,中西音乐合璧的感觉真美妙,海峡两岸在情感上是共通的。
“在荆楚大地上,我们定将不负众望,持续创造更多价值。”在鄂台企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铭宏说,不会忘记大陆伙伴对自己创业的支持。
“举办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对共同推动鄂台交流,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曾永权在台湾周开幕式上说,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安排,让两岸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彼此学习、拓展更广阔的视野,两岸关系的未来必将更加稳健。
“看到了台湾课本上没有的历史”
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割不断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基因。
从饮食文化到体育项目,从语言文字到风俗人情,中华传统文化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
这份紧密的血脉联系和天然的亲近感,在台湾周上,让跨越海峡的情谊迅速升温。
在江城武汉,一枚小小的乒乓球,让台湾小伙陈钰澍与武汉姑娘潘晨欣结缘。
初识于湖北省体校训练场,10余年后结缘于武汉,这对小夫妻把以球会友写进了生活,创建万物皆可打乒乓的潮流俱乐部。陈钰澍说:“希望通过这个小球,让更多的两岸青年认识武汉,扎根武汉。”
中国历史作为两岸共同的财富,是能够团结人、引领人、鼓舞人的精神连结。
在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台湾女孩“壹壹”潸然泪下:“看到了台湾课本上没有的历史,今天的生活都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两岸一家亲,常来常往亲上亲。两岸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往来。
当台湾周的热情从线下掀起到线上,两岸同胞在交流中消除隔阂、增进互信,促进融合发展、共谋民族复兴的路就在脚下。
签约35个项目,总金额139亿元
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
来到湖北学习生活、就业创业、实现理想,他们既是两岸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受益者。
因为对土地的共同热爱,台湾一心回乡农业主理人蔡三益与湖北谦益农业创始人李明攀在湖北结缘。
蔡三益向李明攀请教有机五谷杂粮的种植,李明攀称台湾在生态农业的种植技术和深加工方面值得学习。“蔡总希望回到大陆,为生态农业发展尽一份力。”李明攀说,他愿意与之携手同行,共育生态农业的参天大树。
因为对人道主义的共同关怀,苗栗县水上救生救难协会总干事刘增礼与武汉云豹救援队队长向东以完整建制展开跨海峡救援协作综合演练。向东向台湾队员们分享了水域救援的最新装备,刘增礼则向大陆同胞介绍了山地救援的实战经验。
围坐畅聊、意向协议、项目扩建,湖北及6100万湖北人民以最大的诚意迎接台湾青年来鄂圆梦,以真心真情携手台湾青年迈向深化合作的美好明天。
台湾周期间,签约35个项目,总金额139.75亿元,涵盖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文化旅游、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在亲望亲好的期许中,鄂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跨越海峡的奔赴,从来不是单行线。“凤梨酥”的甜,“热干面”的香,调和出交流交融的独特滋味——那是理解的味道,是合作的味道,更是共同成长的味道。
当青春的足迹在武汉的街巷里弄间重叠,当梦想的火花在长江的奔流中交汇,他们用行动证明:差异不是藩篱,而是融合的起点;乡愁不是阻隔,而是双向奔赴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