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特大洪灾已成为历史,但伟大的抗洪精神永不过时。作为一名亲历者,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践行着守护的誓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受着信仰的力量。抗洪精神不仅是教科书上的名词,更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和指引我前行的明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保持“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昂扬斗志,锤炼“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让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加快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顽强拼搏。
嘉鱼县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讲解员殷德恋
抗洪精神激励簰洲湾人建设美好家园
大江大河奔腾不息,伟大抗洪精神历久弥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和丰厚精神滋养。
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战役,不仅击退了肆虐的洪水,更在簰洲湾人的血脉中,镌刻下永不服输、人定胜天的拼搏精神。这份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簰洲湾灾后重建的每一步。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簰洲湾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家园,在时代浪潮中交出了一份逆势突围的精彩答卷。
当我们凝视高建成烈士的军装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件浸透汗水的战袍,更是一个民族永不言败的精神图腾。抗洪精神从来不是静态的展品,而是奔涌向前的长河——它在社区志愿者的红马甲里流淌,在防汛指挥部的数据屏上闪烁,在青年突击队的誓言中激荡。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精神火种,让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书记黄朝林
抗疫精神成为我们守护健康、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伟大抗疫精神引领我们成功战胜了新冠疫情,塑造了武汉人民、湖北人民的精神坐标。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抗疫精神,已深度融入每个白衣战士的基因,成为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时代大考中勇担公共卫生健康使命的重要“引擎”和守护人民健康、重振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除了医疗水平的长足进步,我们建成了省内第一个医疗机构所拥有的高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实验室,可满足重大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精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迫切需求;我们参与研究全球首台“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只要吸入一口特制的气体,3.5秒后就能得到肺部磁共振3D影像,这项技术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们创立具备250万份生物样本保藏能力的资源中心,成为破译生命密码的宝库;连续4年,两位专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和武汉市持续推动抗疫精神力量转化,锚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勇担科技创新战略支点使命,将精神动能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法制大队教导员涂可蔼
扛起民警担当守护英雄城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湖北省上下同心、艰苦奋战,共同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激励着我不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