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光博会,我国光通信史上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长飞”,将展出代表全球最高技术水平的空芯反谐振光纤。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说:“在下一代光纤领域,长飞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从2002年的首届到最新一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一直关注光博会。他说,紧紧围绕“光电”二字,锚定世界领先目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突破!突破!光博会见证着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每一次攀峰,每一次冲锋。
5年6次刷新光传输纪录,数月前,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创造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
两个月前,3D打印的大飞机承力框在光谷面世,首次为国产C919大飞机打出高强铝合金“骨架”。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海鸥教授认为,“开辟了锻件制造的新方向,真正走在世界的前面”。
科技上限决定产业上限。从零起步,一路创新长跑,武汉光电子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全球领先,局部领域已进入科技的“无人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武汉位列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第13位,比2018年上升30位。“中国很多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说。
本届光博会,近百项光电子领域首发首展核心技术将集中亮相,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将联袂登场,秀出武汉光电子企业创新之“光”。
“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胆气去争夺发展制高点。”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说。
第八届光博会,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展台前,一辆白色汽车空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短短数分钟,华工科技自研设备“出手”,原本“露天”的车顶被焊接完毕。40余年的技术封锁被打破!
数年后,这一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如今占有国内九成市场。
第八届光博会,华工科技的展台,摆放着一辆标致508的白车身。(资料图)
“中国激光产业已经迈入全球第一方阵。”今年全国两会上,站上“代表通道”的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从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国外购买到出口高端激光装备,公司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卖全球”。
2020年,我国首次为激光产品制定国际标准。这一标准在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武汉企业主导下完成。
积土成山,积水为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华工科技为代表的武汉光电子企业,立足高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屡屡创造的“第一”“首个”,犹如一道道锐利的光,划开了一个个结束西方国家只手遮天的口子。
武汉是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1971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成立“激光教研组”,武汉激光产业与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
走出大学围墙办企业,一代代“理工男”在武汉接续创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创融合”有了生动注解。
如今,武汉激光产业密度全国领先,7家激光上市企业集聚。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以56.6%的占比领跑全球激光市场,光谷是国内唯一正增长区域。
“光谷的企业是有根的企业。光谷以‘光’闻名,要在‘光’上做深做透。”民营激光企业探路者孙文说,只有自己做出的产业才会真正有未来。
2000年5月,一份送往国家的建议书,写满了26位院士专家对光谷发展光电子产业的期盼:“‘十五’期间,这片50平方公里的领域要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大体相当于再造一个武汉。”
7655亿元、8209亿元、9774亿元!如今,在光谷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超1.6万家光电子企业与世界同步创新,助推湖北光电子产业规模连续跨越千亿元量级,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
今年光博会,全球390家行业领军企业共赴“武汉之约”。“钢的城”“车的城”,早已是闻名遐迩的“光的城”。
“武汉光谷的‘光’字,就是光纤的光。”综艺节目“奔跑吧”2025年首轮录制“跑”进长飞产业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