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通城 村里摸索高密度养殖 村干部从小白变成养鱼能手

通城 村里摸索高密度养殖 村干部从小白变成养鱼能手
2025-05-09 09:31:56 来源:湖北日报

村干部胡海辉每天要投喂3次鱼饲料。

近年来,在咸宁市通城县五里镇,渔民养鱼养出了新花招,不仅产量翻番,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5月6日午饭后,五里村村干部胡海辉又一次来到村里的特色产业基地查看。这是3月份新投放的鱼苗,他观察得格外仔细。一把饲料撒下去,鱼儿争先恐后冒出水面,抢食美味。胡海辉说:“每天喂3次,早上一次,中午吃饭后一次,晚上一次,一天24小时增氧。”

五里村地处通城县近郊,地下水资源丰富。该处水域面积30余亩,有32个高密度养殖桶,主要养殖花骨鱼、银鳕鱼等8种经济价值高的鱼类。

2022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开始高密度养鱼,先后投资200余万元。然而,创业之路充满了未知,村干部接受培训后,还没来得及消化,却迎来当头一棒。村党支部书记黎星说:“一个是死了鱼,第二个是鱼不怎么长,当时损失也蛮大的。我们当时进了有20来万元的鱼苗,死了接近有4万元的鱼苗,很心疼。”

而后,他们再次赴四川、宜昌等地学习,及时调整养殖模式,进一步加强和科研院所专家的联系,逐渐从养鱼“小白”变成了养鱼“能手”,一个桶里可以出两千斤鱼。

与传统相比,高密度水产养殖对水质要求高、技术要求高,经济价值高,也更加环保。桶内下面的锥形集污装置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再经吸污泵抽排出去,尾水则经过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黎星说:“食物残渣、粪便经过过滤之后,把它抽到山上去,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我们现在又在上面搞了个200亩的果园基地。”

该基地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由村“两委”干部、村组长和农户负责管理,以分红的方式惠及农户。

养鱼基地管护员李英群说:“在这片负责日常的管护,投喂下料,鱼病防治,我每年在这里能领到3万多元的工资。”

黎星说:“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今年将继续扩大水产养殖范围。不只是村集体要进行养殖,将带动村里的群众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完之后我们会给他们提供鱼苗,进行技术指导。”

(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通城频道作者胡海涛)

(责任编辑:江飞)
关键词:通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