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柳琛琛王俐燃通讯员蒋萍黎甜周铭王超黄明高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柳琛琛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湖北72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7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一半左右来自武汉。99名受表彰对象中,年龄最小24岁,为奥运冠军、湖北省体育局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跳水运动员王宗源;年龄最大68岁,为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
当天,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热处理首席操作、高级技师胡惊雷,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焊工、高级工李云飞,国家税务总局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纳税服务大厅副主任刘磊三位湖北代表登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现场获颁荣誉证书。
胡惊雷:“硅钢大侠”打破国外垄断
硅钢是工业领域的基础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大型电机、变压器、空调等电器中,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1996年,时年20岁的武汉小伙胡惊雷从技校毕业,成为武钢公司一线工人。他参与了中国第一条全国产化无取向硅钢连退生产线的组建、生产工作,又在“大比武”中成为公司的“技术状元”。2008年,为打破高端硅钢产品生产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的局面,武钢组建起第一条国产化高磁感取向硅钢连退生产线,在缺乏前人经验可借鉴的局面下,胡惊雷被任命为机长,负责整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他先后攻克60多项技术难关,15项技术指标刷新历史,产品合格率从最初的个位数增加到两位数,最终提高了10倍多。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胡惊雷摸索出“全国产化高磁感取向机组脱碳退火操作法”,并形成标准。武汉所生产的高端硅钢产品用在了世界最大的三峡电站特大型变压器、复兴号高铁、华龙一号、白鹤滩、乌东德、向家坝等“大国重器”上。以胡惊雷为代表的钢铁工人,为中国高端取向硅钢打破国外垄断、达到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胡惊雷先后培养出130余名技术骨干、3名“技术状元”,用15年编写了18本技术手册,成为工友们学习技术的宝贵教材。
“于无声处听惊雷”,胡惊雷人如其名。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说:“不管接到什么任务,只要往前做,到最后,都能成功。”
李云飞:女将也能干好“铁裁缝”
焊工是高技术和高体力要求的工种,本不是女性占优势的领域,而湖北鄂州姑娘李云飞,生生在焊工岗位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1988年,李云飞出生于鄂州市鄂城区一个工人家庭。受家庭影响,原本从事纺织业的她,放下绣花针,举起十公斤的焊枪,立志成为“铁裁缝”。从焊接结构理论到实操手法,她一点点钻进去学习、实践。十年如一日,焊接车间成为她挥洒汗水的舞台。她也凭借着女性当自强的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练成了过硬的焊工绝活。
2016年,李云飞和工友接到马来西亚第一高楼——马来西亚标志塔项目制造任务。第一批工件是难度最大、最复杂、性能要求最高的弦杆、支撑组合构件,焊接是其中耗时最长的工序,而制造工期仅有7天,李云飞承担主焊缝焊接的任务。经过连续试验,最终凭借扎实的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她以报检合格率100%的成绩圆满完成任务,令外方工程师刮目相看。李云飞还参与了国家重大工程——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国家半导体产业重点工程——国家存储器基地、世界级超大型会展综合体——深圳会展中心、巴基斯坦塔尔电站等30个国内外重点项目的钢构件制造任务。
李云飞笑着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别人都说电焊很难,我说其实并不难,只要在岗位上一直练、一直练,练多了自然就会了。”
刘磊:19年炼成“税务先锋”
在基层纳税窗口,刘磊一干就是19年。为解决办税服务厅窗口排队时间长、纳税人办税时间成本高的问题,2012年,他组建成立了湖北省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刘磊式服务”团队,让纳税人业务办理时间压缩70%以上,使资料报送量减少三分之二,办税效率提升了80%,95%以上的涉税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2020年,刘磊开始依托短视频推动税收宣传。针对后台网友留言的意见建议以及税费宣传的热点,他利用休息时间,以聊天的形式制作短视频,既好用又实用还管用地解答网友咨询的问题。
翻阅刘磊手机通讯录中的“纳税人群组”,联系人总数达2000余个,每一个号码的标签上,都备注着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刘磊总能做到“一口清”。他所在的办税服务厅先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单位”等荣誉。涉税问题找刘磊,找到刘磊没问题,已成为当地纳税人的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