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蕾通讯员龚晓红
“今天王士印的血压高压达到了200,他必须调整降压药物用量。”3月14日,秭归县水田坝乡王家桥村村医乔长懋,在线巡查村民佩戴的智能血压仪数据时,发现异常。距离村卫生室20多分钟山路的王士印,赶紧按照医嘱,增加了服药次数。
次日,乔长懋再次巡查时,王士印的高压已经降到160以下,警报解除。
秭归是山区大县,不少乡镇距离县城有2小时左右的车程,当地慢性病管理,因山高路远而难以有效跟进。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更是成为山区居民的隐性健康威胁。2024年9月,秭归县在全省率先探索“智能穿戴设备、电子预警+医疗”进山区,实现山区医养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守护”的转变。
半年过去,佩戴智能穿戴设备的山区村民们,渐渐养成自我监测健康的习惯,发病率和住院率都有所下降。
给村民免费发放智能血压仪和血糖仪
今年72岁的王士印,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我们看病不方便,平时感觉不舒服,能扛就扛。”王士印说,他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每天都要吃药,但对于血压波动情况,他从不知道。
“去年上半年,王士印家人打来电话,说他突然感觉头晕,手脚发麻。我带着血压计上门一量,血压高得吓人,我让人马上把他送到水田坝乡卫生院,再晚一步,就有中风的危险。”村里和王士印一样,散居在山间的20多名高血压患者,是最让乔长懋揪心的,“按照规范,这些患者每周应该至少测量一次血压,但大多数人家里都没有血压仪,我一个人的力量又太有限,他们的血压高低全凭感觉,身体有症状时,就已经比较严重了。”
2024年9月,秭归县卫健局在较为偏远的水田坝乡王家桥村、青蒿峪村,试点应用智能穿戴设备,将78套智能血压仪和血糖仪免费发放给有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患者使用。这些患者在家里能随时自测血压、血糖,数据10秒直达秭归县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数智平台(县人民医院),村医和家庭医生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可以通过电话医嘱、上门诊疗方式,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以前我一年要住三四次院,医药费开销2万多,家里负担也重。自从有了智能血压仪,我每隔三天就测一次,血压一高,就会接到医生电话,目前一次院也没住过。”王士印现在偶尔还能下地干点农活。
全县166个村卫生室全部配上心电图机
“心电图上传5分钟,县医院就诊断出心肌缺血!”3月初,65岁的秭归县归州镇贾家店村村民王大爷突发胸痛,村医立即为他做心电图,并上传至县域医共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几分钟后,县级专家诊断是极为凶险的急性心梗。20分钟后,王大爷被紧急送到归州镇卫生院,秭归县人民医院专家远程指导启动胸痛救治流程,王大爷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胸痛是很多危重疾病的症状,早期识别并确诊,非常关键。”秭归县卫健局局长杜承文介绍,“我们为全县166个村卫生室全部标配心电图机,将胸痛的‘监测哨点’前移至村卫生室。检查数据实时上传县域诊断中心,县级专家在线会诊,制定救援方案,能为患者赢得黄金救援时间。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医疗数据跑路,就是帮他们和生命赛跑。”
数据的“秒达”,得益于秭归县的数字医共体建设,将碎片化的医疗资源织就成“一张网”——县域医疗服务云,实现3家县级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166个村卫生室核心系统全贯通,打造检验、影像、病理等5大诊断中心,2024年度完成远程诊疗近19万例,推动6900余名高危人群转为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