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庆实习生胡青山通讯员熊欢陈雅岚
“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2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已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根据该措施,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发挥“场景办”作用,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助力武汉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硬核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应用先导高地。
每年算力补贴超1000万元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博弈焦点。2月18日,《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
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武汉承担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多项国家级战略任务,在国家人工智能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近三年年增速超过30%。
“武汉这次发布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应用赋能,进一步突出用数据、建场景。”该负责人说,“人工智能10条”包括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普惠算力供给、增强模型创新能力等。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按照“人工智能10条”,武汉每年遴选一批性能先进的垂直行业模型,对牵头研发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支持应用场景开放创新,每年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对首次获批国家人工智能领域揭榜优胜单位、卓越级智能工厂、领航级智能工厂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牵头单位100万元奖励。
同时,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算力服务补贴券,对中小企业使用算力服务费用的50%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中试平台,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1000万元资金支持。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技术、数据、人才、金融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要素,武汉拿出全方位保障措施。“比如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将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支持,在市重点研发计划中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支持。”
该负责人说,为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效应,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将尽快启动项目申报,“实施细则正在公示,上半年将兑现政策。”
数据显示,武汉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000余家,基本实现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全覆盖,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工业质检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形成武汉人工智能技术比较优势。
推动超20个大模型赋能应用
近年来,武汉围绕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建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6个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超过30个,应用场景超过500项。
“人工智能10条”发布后,具体如何落实,让“好政策”落地为“真红利”?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
他举例说,在教育领域,推动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的BOOKSGPT大模型创造一个个AI编辑、AI画师、数字人“书小二”。据该公司此前的报道,“AI编辑室”汇聚了一支由高度专业化的数字员工组成的团队。以内容创作为例,AI作者能够在构思提纲、撰写文稿、收集素材、文本加工与润色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经过测试验证,其工作效率和性能表现卓越,能够节省作者和编辑高达73%的写作时间。数字人“书小二”可提供阅读服务,当读者拿到图书之后,都会拥有一个聪明的小客服——书小二。它能就本书内容和读者进行趣味互动、答疑解惑、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