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倾尽一城花 只为奠一人 英雄之城近万市民自发排队缅怀黄旭华

倾尽一城花 只为奠一人 英雄之城近万市民自发排队缅怀黄旭华
2025-02-10 09:05:01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江卉许旷李婷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武汉因病逝世。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曾礼赞,我们的很多院士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2月8日上午,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吊唁仪式现场,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人们自发列队,悼念这位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入海的先驱。

据第七一九研究所统计,8日至9日两天,有近万名武汉市民来到吊唁仪式现场。

正值这个冬天最冷的时候,武汉人民为何要在寒风中排成长龙,争相缅怀黄旭华院士?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答案——

送别黄老不仅是人民对这位功勋科学家的深切缅怀,更表达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对于英雄的崇高敬意。

崇尚英雄:市民在刺骨的寒风中排起长队

步履蹒跚的老人,颤巍巍登上近30级台阶,献上白菊,寄托哀思;戴红领巾的少年,挺直身躯,庄重敬礼,致敬英魂。

吊唁的队伍从一楼台阶蜿蜒而上,一直延伸到二楼的吊唁厅门口。市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黄老的敬仰。

8日上午9时,吊唁仪式在第七一九研究所总体楼二楼大厅设置的灵堂举行。这不是简单的告别,而是英雄精神在英雄之城最壮阔的回响。

最早赶来的,是一群相互搀扶的耄耋老人,他们大多是黄老生前的同事。

“黄老永垂不朽,这一生能跟着他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出力,我感到很荣幸。”第七一九研究所退休职工胡天福曾与黄老共事,第一时间赶来送别自己最敬佩的黄老。

一位军校在读学员,手捧两束鲜花来了。“一束是自己的,一束是代同学敬献给黄老,同学因故不能来,就帮他把这份哀思带来。”这位田同学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我是一名国防科技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就知道黄老的故事,被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和黄老一样,能够为国防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全部。”

“英雄的身影从未远去,英雄的精神必将永存。”专程赶来送黄老的省军区退休干部杨成舟感慨地说,“黄老用毕生心血铸就的‘深海长城’守护万里海疆、万家灯火,他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之魂,是一个时代的先锋。”

“黄老为国家核潜艇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让我们无比感动和敬佩。”武汉市民邬志翔说,有幸和黄老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一定要来送别,表达对黄院士的敬意和怀念。要传承和弘扬黄老的奉献精神,把英雄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未曾谋面,满怀感恩。

“一定要来送别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很感激他。”

“黄老甘当无名英雄三十年,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板!”

“作为武汉人,必须为黄院士送行一场,表达我们对英雄的敬意。”

采访中,市民们的一句句话语质朴感人、直抵人心。

9日17时,是原定现场吊唁黄旭华院士的结束时间,仍有大批市民匆忙赶来悼念黄老。

20时许,天已经完全黑了,95后徐青匆匆赶来,为黄老送上了一束白菊。“得知黄老去世时,正在外地出差,为了赶上吊唁,提前结束工作赶回了武汉。”徐青告诉记者,“黄老是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年轻人最该追的星。”

黄旭华的百年人生落幕了,他却在这座英雄之城举起了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他的传奇人生、深潜故事、不朽精神早已镌刻进市民的心中、融入城市的血脉。

关键词:黄旭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