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国民等人的带动下,村里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党员率先拆除自家旱厕,无偿提供地块给全村建设污水处理池,村民也自发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拆除废旧房屋43处,清除房前屋后垃圾6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湾环境越来越好,村子知名度变高了,菊花、大米、菜籽油等农副产品也不愁销路。据统计,2023年火石村村集体经济产值达到300余万元,利润近6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土地每年可享受260元保底收益,通过合作社解决村庄120余人就业。大批村民返乡定居、就业创业,常住人口从332人增至668人。
以点带面促和美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村民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黄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黎阳说,“在建设中,我们投入资源,但不大包大揽,逐渐引导村民当主角。”
黄石市农业农村局设立村庄清洁日,同时在春节、清明、中秋等关键时节,动员广大农户清理沟渠塘堰,拆除长期闲置废弃的破旧房、旱厕以及残垣断壁等。2024年以来,累计清理沟渠1519.8公里、塘堰2166个。
“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多出门务工,家里的老人也不爱参加公共活动。”火石村党支部书记陈林说,通过乡村清洁活动,村里环境实实在在变好了,村民管事的意愿也变强了。
据统计,近年来,黄石市累计有1864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930个群众自治组织、20.3万人次投入参与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共开展活动1.8万余次。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在黄石,有的村通过湾组“板凳会”“星空夜话会”和上门入户走访征求意见,有的村用微信交流等“线上+线下”多渠道方式,评议村湾环境,制定下一阶段整治清单,抓紧开展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工作。
目前,黄石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7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52个,打造了“保(安)茗(山)线”、“三(溪)王(英)线”等和美乡村示范线,培育了大箕铺镇、王英镇等一批和美乡村示范镇。
黄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汪洪峰说,基层治理涉及人民群众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具参考性,实践证明,只有让群众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大显身手的主力,才能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参与采写:曹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