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的武汉人还走进草原,扎起帐篷。2024年“五一”假期,木兰草原单日夜游超过2万人次,夜宿露营超过1万人次。
美食与夜游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一只小龙虾,撑起武汉夏日夜宵半边天。数据显示,武汉两个月吃掉上万吨、近30亿只小龙虾,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一半以上。
“大家已经回村里喝咖啡了。”乡村游吸引着城市居民,新洲区稻田记忆景区里,喝上一杯“村咖”,体验慢时光成为时尚。
古琴、茶艺、漆器、花艺、休闲民宿……虎头山脚下,百年老树旁,一群艺术家在蔡甸区黄虎村建起工作室。田野里的花草作物,是他们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对象,昔日的“空心村”成了著名的“文创村”。
经过生态修复后,江夏灵山生态产品总值GEP达到2.58亿元,成为武汉人心中的诗意之地。蔡甸鲍湾,一处矿坑成为武汉小众露营地,碧绿的湖水和蓝天交相辉映,号称是武汉的“牛奶海”。
正值冬日,不用向北千里,走进黄陂甘露山国际滑雪场,同样畅享冰雪乐趣。近年来,武汉谋划冰雪运动布局,引导冰雪运动发展壮大,“冷资源”正持续释放“热效应”。
凝眸回望,诗和远方,就在身旁。
武汉,这座人口近1400万的现代化城市,正托举起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金文兵 宋磊 统筹:黄师师 制图:陈昌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