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硚口区倡导发扬“闯码头、趟筏子、挑扁担”三种精神,努力探索党建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着眼解决基层治理任务落地难、治理力量不足、服务民生精细度不够等难题,构建起“党建引领、组织聚力、精准服务、赋能发展、融合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帜”到“治”再到“智”,不断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硚口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帜”:顶层设计推动基层组织同向发力
“我们与硚口党员干部要同题作答,探索如何以党建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城市更新。”硚口区委书记周耕在全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指出。
硚口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以基层党建主题年为载体,分阶段探索基层党建固本强基年、提质增效年、守正创新年,推动“质量党建、活力党建、品牌党建”落实落细,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党旗飘扬”、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骨干队伍“头雁领航”、战线系统“互融互促”、两新党建“聚力赋能”、党建品牌“创新拓展”六大行动,努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硚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紧锣密鼓,推动落实如何不“掉链子”?硚口区做优三项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建立包保联动机制,区、街、社区、小区、党员中心户逐级联系到底,自下而上收集社情民意712项;建立揭榜领题机制,聚焦基层治理中堵点难点痛点,采取“主动认领、点题交办”的方式,深化“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创建;建立拉练赛马机制,建立“周通报、月拉练、年考评”机制,发布“基层党建工作一周动态”,举办“党建训练营”,开展“十大党建特色品牌”“十大党建创新案例”评选,以高频调度推动落实。
“治”:多元共建引导各类群体协同用力
“全区11个街道大工委、126个社区大党委、332个小区(片区)党支部,要共同搭台唱戏,凝聚区域治理合力,让城市基层党建的大舞台好戏连台。”硚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赫敏表示。
解锁“全域党建”密码,要保持全过程“合力”。在擦亮基层党建品牌的过程中,围绕“红色汉江湾”主题,开展“湾”有引力系列活动,完善党建引领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1+4”机制,以党建“一子落”引领各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满盘活”,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吸纳成员单位626家。
深耕“小社区”做好“大文章”,秉持“小区解决一批、社区协调一批大、街道统筹一批、部门认领一批”的思路,逐步实现基层治理高频问题最优解。
“新就业群体流动快,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不能只靠老经验老办法,如何做好‘聚’的工作,推动他们成为共同缔造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这曾是摆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李应君面前的一道难题。
“工作中有什么难处?”“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一份面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调查问卷传播开来。通过线上收集、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小哥们呼声最高的问题和需求逐一呈现。
需求找到了,解决“聚”这一难题的“钥匙”就找到了。硚口区紧贴三大产业创新开展产业集聚区党建,9个区级行业系统综合党委牵头抓总,推动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90%;打造“江城红领驿站”“汉江湾驿站”,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聘请新就业群体担任街坊主播、小巷顾问、兼职管家、网格助理、一线监理,在幸福食堂开设“小哥窗口”,小哥们为辖区老人义务送餐一次即可享受平价餐,实现融入治理与暖“新”服务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