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徐可欣与新滩镇北洲村平安希望小学孩子们的双向照亮。那天,我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些许的忐忑,踏入了这所位于新滩镇北洲村的平安希望小学。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充满新奇。我们是午饭时间到的,一踏进食堂,孩子们就蜂拥而至,争先恐后的来与我们搭话。午饭后,他们便主动来帮我们打扫教师宿舍、驱赶房间里的蚊虫。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极强,一个个都非常的能干,他们的善良笑脸瞬间驱散了原本我心中的不安。我告诉自己,这五天的支教生活,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相遇,共同照亮彼此的人生道路。

作为湖北产险第一批次支教的队长,我了解到这所小学一共只有43名学生。在排课表时,我将一至六年级的课程按照年龄与需求的不同,运用合班上课的方式进行了教学设计。课间与孩子们交谈时得知,他们之前的副科基本上都是在自习,并没有丰富的趣味课程。我们决定填补这些空白,由三名支教老师包揽了这一周的所有副科,设计了许多主题性的音乐、体育、美术课和专题心理课程。

音乐课上,周老师教孩子们唱了《中华少年赋》。她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歌词,耐心地纠正着每个孩子的发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准确跟上节奏。孩子们也纷纷跟着周老师的节奏,大声地唱了起来,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充满了朝气与希望。

体育课上,我们组织了各种小游戏,像猜拳连连蹲、穿针引线、抢凳子、真人版贪吃蛇等,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和健康,也教给了孩子们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愿赌服输的魄力。

美术课上,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我准备了《平安橙LOGO设计》、《超轻粘土课》等,周老师准备了《曼陀罗绘画》、《千纸鹤折纸课》等,袁老师准备了《趣味向日葵》、《洪湖-我的家乡》专题绘画课等。这些课程使孩子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既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又让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一幅幅作品充满了童真和情感,我们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
我们还特别将全校男生与女生分开,上了两节专题课——《女童保护》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在《女童保护》专题课上,我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女孩子们讲解了身体的隐私部位、如何防范性侵害以及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等重要知识,让她们学会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而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题课上,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等,通过互动游戏、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两节专题课,让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又多了一份保障和力量。
看到每堂课结束孩子们展示出的作品和洋溢着的笑容,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且有意义的。在课后的交流中,孩子们纷纷围拢过来,用稚嫩的声音表达着对课程的喜爱,有的还说要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听。这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与共鸣。每一次的互动,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在悄然间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期待着在未来能够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与这样一群善良、真诚、纯天然的孩子们相处,五天的时光显得格外短暂。在这五天里,我们一同学习、一起欢笑,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孩子们用他们最本真的情感回应着我,每一个笑容、每一次眼神的交汇,都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份相遇的珍贵。虽然时间匆匆,但这份情谊、这些美好的瞬间,已足够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细细品味、长久怀念。在这段支教旅途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不仅将知识与陪伴带给了孩子们,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纯真、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每一次与孩子们的相遇,都如同在彼此的生命中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递爱与希望,让更多的心灵在知识的阳光下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