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房地产服务及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发布2025年《中国酒店业市场投资与价值洞察》报告,本期报告聚焦国内重点市场酒店经营表现、境内外酒店资产证券化行业发展与酒店估值方法,并对国内头部酒店品牌集团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调研,旨在为愈发活跃的酒店投融资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全方位行业数据,并为理解酒店资产特性、重塑酒店估值逻辑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国内地酒店市场概览:精耕存量,降本增效
截至2024年最新数据,中国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酒店总量达5620家,各档次酒店经营数据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五星级酒店736家,平均入住率约62.5%,平均房价约755元/房晚;四星级酒店2073家,平均入住率约59.1%,平均房价约423元/房晚;三星级及有限服务酒店2811家,平均入住率约62.1%,平均房价约345元/房晚。
当前中国酒店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时代,随着运营体系日趋成熟,入住率、平均房价、平均每间房收益(RevPAR)等核心经营指标,与城市等级、酒店档次的关联愈发紧密。不过,行业整体仍面临经营毛利润率(GOP)偏低的问题,实际投资回报或未能匹配投资预期。在此背景下,酒店行业需在稳步提升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成本端优化,通过精细化运营持续挖掘盈利潜力,最终实现酒店资产价值的有效提升。
酒店资产证券化市场:国内潜力释放,全球格局分化
根据戴德梁行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国内处于存续期的酒店资产证券化产品约74支,累计发行规模达人民币1168亿元。从产品类型看,市场以基于强主体信用、偏债性融资的CMBS(商业抵押支持证券)/CMBN(资产支持票据)为主;从资产分布与持有主体看,46%的底层酒店资产位于一线城市,且超70%的底层资产由国有企业(含央企)持有;从运营品牌看,国内酒店管理品牌与国际酒店管理品牌的产品发行数量已基本持平;从融资成本看,行业整体融资利率近年来呈持续下行趋势,2025年前三季度平均最新数据约为2.78%。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共有52支酒店REITs。从区域分布来看,北美洲是全球REITs的核心市场,其中美国的酒店REITs发展最为突出,有19支,总市值达328.81亿美元,平均派息率为4.9%。欧洲的REITs市场规模较为稳健,但酒店REITs的整体体量较小,仅有7支,总市值约为55亿美元。
亚洲市场在过去十年中扩张迅速,已成为全球REITs增长最为显著的区域。其中,日本拥有5支酒店REITs,总市值约为46.8亿美元;新加坡有6支酒店REITs,总市值约为62.7亿美元,二者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香港的市场体量相对有限,目前仅有1支酒店REIT,市值约为1.89亿美元。
品牌格局:头部集团“拼内功”,各有打法
从已开业酒店数量维度看,截至2024年,国内头部酒店集团格局清晰:锦江集团以13416家的总量位居第一,华住集团紧随其后,首旅集团位列第三。
收入表现上,锦江集团与首旅集团2024年的收入规模与2023年基本持平,而华住集团在行业整体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表现尤为突出。从收入结构看,三大集团的收入均以“自有及租赁”模式为主(占比最高),但不同集团该模式的具体收入占比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各集团运营重心的分化。
战略布局层面,近年头部集团纷纷推进出海战略,加速拓展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亚朵集团则聚焦差异化发展,2024年其零售业务收入实现显著提升。这些战略动作与业务表现的差异,清晰体现出国内主要酒店集团各不相同的战略侧重点。
评估逻辑:运营与资本需“双向奔赴”
酒店作为一类独特的投资标的,其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资产价值的最终呈现。在以主体信用为核心增信措施的酒店CMBS评估中,过去酒店资产曾采用收益法单独评估,或采用收益法与成本法/比较法相结合的评估模式。这种评估方法的多元选择,一方面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不同评估逻辑的认可与偏好,另一方面也导致评估结果存在差异,增加了价值判断的复杂性。
从三种评估方法的特性来看:成本法更侧重资产的历史投入,易忽略市场需求变化与实际运营效益波动,可能导致评估价值被推高;比较法依赖可比交易案例,但酒店资产因区位、定位、运营模式差异大,案例可比性常受限制,尤其在市场波动期,其评估可靠性会进一步降低;相较之下,收益法以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为核心,能更客观反映酒店的实际运营状况与长期投资回报,且与REITs产品“依靠底层资产稳定现金流为投资人创造长期收益”的核心逻辑更相匹配,评估科学性更优。
展望未来,酒店资产评估体系或将逐步确立以收益法为核心的评估框架。这一趋势也要求行业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能力、提升酒店运营效率,通过精细化运营深度挖掘存量酒店资产的价值潜力,从而更好地匹配收益法的评估逻辑,实现资产价值的合理呈现与提升。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估价及顾问服务部董事总经理陈家辉指出:“随着全球酒店REITs市场日渐成熟,机构投资者已在优化配置策略——通过跨区域、跨品牌、多业态组合搭建资产池,其目的就是让现金流更稳、抗风险能力更强。这种模式能有效对冲行业周期波动,也让酒店资产在资本市场更具长期吸引力。”
戴德梁行北区董事总经理胡峰强调:“中国内地酒店资产证券化市场具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增长潜力足,国内旅游消费升级、酒店规模化发展,优质底层资产供给充足;二是政策支撑强,政策持续释放利好,可进一步推动酒店投融资市场成熟完善。”
戴德梁行北京估价及顾问服务部主管、资产证券化业务负责人杨枝表示:“中国酒店业已进入存量时代,运营成熟但利润承压,需靠专业资产管理提收益——既优化底层资产质量,也丰富酒店融资选择。期待未来权益与债务型融资齐头并进,更看好国内酒店私募及公募REITs的广阔发展空间。”
戴德梁行北区估价及顾问服务部酒店评估专家、报告主编刘辉表示:“在资产估值方面,行业正从成本法转向更注重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法,这种转向更贴合酒店资产的收益属性,也让估值结果更能匹配市场投资需求,全球酒店REITs收益率的显著分化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展望未来,专业资产管理或将成为推动酒店资产价值提升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