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中百集团:2.62亿诉讼风暴与持续巨亏下的转型之困

2025-09-05 11:31:36

中百集团:2.62亿诉讼风暴与持续巨亏下的转型之困

官司缠身,持续巨亏,门店关停,这家曾经的零售巨头正站在悬崖边缘——2025年9月,中百集团(000759.SZ)的一纸公告,将这家湖北零售龙头企业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过去12个月内,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诉讼、仲裁金额高达2.62亿元,占净资产的14.68%。巨额纠纷背后,是持续亏损的经营困境,是转型路上的困难重重,更是一场关乎企业存亡的生死突围。

2.62亿元诉讼风暴: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法律纠纷,而是中百集团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公告显示,2.62亿元诉讼中,中百集团作为被告的金额高达2.23亿元,作为原告方的诉讼金额为3937万元。从案件类型看,运输合同纠纷、租赁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占据主导。其中,子公司武汉汉鹏物流卷入多起千万级运输纠纷,而与中百大厨房供应链相关的多起买卖合同纠纷更是引发连锁反应。这些案件背后,折射出中百集团在供应链管理、租赁扩张及合作伙伴选择上的诸多深层问题。

中百集团:2.62亿诉讼风暴与持续巨亏下的转型之困

“诉讼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中百集团管理上的千疮百孔。”一位接近中百的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纠纷源于历史遗留问题,如租赁合同条款模糊、供应商货款拖欠等。而更严峻的是,这些诉讼并非孤立事件——多起案件涉及核心子公司,一旦败诉,将直接影响公司现金流与供应链稳定。公告中“部分案件尚未结案,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的表述,更像悬在中百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经营困局:业绩断崖式下滑,关店潮席卷而来

与诉讼风暴如影随形的,是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揭示的残酷现实:营收46.18亿元,暴跌19.13%;净利润亏损2.55亿元,同比暴跌79.5%。更令人心惊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骤降67.68%。所有业态无一幸免:大卖场收入下滑12.09%,便利店降4.93%,电器专卖暴跌16.9%。

门店关停潮,成了中百的‘止血’疗法。上半年,中百集团关闭了177家亏损网点,同时新增89家门店。这种“断臂求生”的背后,是区域市场份额的加速流失。在武汉、重庆等核心市场,中百正遭遇盒马、永辉等巨头的强势挤压,社区团购与电商的冲击更是让传统大卖场模式举步维艰。

中百的危机是全方位的。一位离职的中百区域经理坦言,公司内部管理僵化,新品引进滞后,促销策略混乱,导致顾客大量流向竞争对手。而财报中“淘汰189家供应链”的表述,更像是在为过去的盲目扩张买单。

转型之痛:学胖东来,为何越学越亏?

超级网红胖东来的光环,成了中百集团的救命稻草。2024年,中百集团引入胖东来帮助调改门店,把黄浦路店当试验田:货架变矮、通道变宽,还学胖东来搞免费饮水机、宠物寄存。老板亲自带队学服务,要求员工对顾客笑脸相迎,一度引发股价狂飙。调整后,门店的客流和销售额确实涨了,但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还是降了10.81%,归母净利润更是巨亏5.28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为何“神话”失灵?

“学其形易,得其神难。胖东来的高成本服务模式,中百根本玩不起。”零售专家指出,胖东来的成功建立在高薪酬、高福利、高投入之上,员工收入远超同行,服务堪比海底捞。而中百集团由于连年亏损,根本无力承担这种成本。当然,即便有钱,公司也不一定愿意付出这些成本。所谓“调改”,更多是停留在商品陈列、动线设计等表面功夫,根本没有触及管理内核。这些爆改,基本可以说是“换药不换汤”,治标不治本。

中百集团:2.62亿诉讼风暴与持续巨亏下的转型之困

而对新业态的探索,更是成了烧钱的无底洞。中百集团尝试的FOODMART超市、小百惠折扣店,看似紧跟潮流,却因供应链短板、运营效率低下而步履维艰。一位供应商抱怨:“中百的订单量小且不稳定,我们根本不敢投入资源配合。”这种矛盾,让新业态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又难以建立差异化优势。

危机四伏:内控漏洞、盟友离场与管理层内耗

事实上,中百集团的麻烦,远不止诉讼和亏损。2025年7月,子公司中百仓储因“出借资质”被军队采购网列入黑名单,禁止参与全军采购活动。这一事件,是对公司品牌形象的巨大打击,更是暴露出中百在内控管理上的严重漏洞——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违规操作,最终自食恶果。

而盟友的离场,则撕下了最后的遮羞布。曾深度介入中百十年的永辉超市,在亏损4600万元后,于今年彻底清仓离场。这位“最了解中百的人”用脚投票,宣告了对中百转型前景的彻底失望。永辉的撤离,不仅带走了资金,更带走了对中百的最后一丝幻想。

管理层的内耗,更是让公司的改革举步维艰。公开报道显示,中百集团高层频繁变动,战略方向摇摆不定。从对标胖东来到押注新零售,从仓促扩张到关闭门店,这种战略混乱让基层员工无所适从,改革措施难以落地。

如何破局:及时止血、刀刃向内、重建信任与需求外援

市场留给中百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如何破局,或许需要从如下一些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要及时止血,清理历史包袱,聚焦核心业务。公司必须果断剥离亏损资产,终止无效诉讼,与核心供应商重建信任。同时,收缩战线,集中资源巩固武汉、重庆等根据地市场,避免全面溃败。

其次,需要公司痛下决心,刀刃向内,改革管理体系,重塑运营效率。学习胖东来,不能只学皮毛。而是要建立以顾客体验为中心的组织架构,简化决策流程,提升一线员工待遇,激活团队战斗力。数字化转型则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真正打通线上线下,优化库存管理。

第三,则是要重建信任,以诚信为本,修复品牌形象。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中百需要一场“信任重建运动”。用行动证明改革的决心,在商品品质与服务上死磕,逐步挽回消费者口碑。

第四,则是还是需要寻求外援,开放合作,引入战略投资者。从中百当前的情况来看,仅靠自身力量可能已经难以扭转乾坤,可以考虑引入具备供应链优势或数字化能力的战略投资者,借助外力突破瓶颈。同时,还要加强与本地政府的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中百集团的困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的缩影。在电商冲击、消费升级、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没有企业能靠吃老本生存。中百的诉讼风暴,是危机,更是改革的契机。如果能壮士断腕,彻底革新,或许还能在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但要是继续在旧路上徘徊,犹犹豫豫、畏畏缩缩,等待它的,或许就是被市场淘汰的结局。中百集团的明天,取决于它今天的抉择。

※本文素材均引自中百集团涉案公告、2025年半年报,中国证券报、齐鲁晚报、深圳商报以及新浪财经等媒体公开报道,仅做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财熵凌镜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