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晚间,*ST长药(长药控股,SZ300391)的一纸公告引发市场波动:公司宣布与6家投资人签署重整协议,其中安防巨头海康威视第二大股东龚虹嘉及其妻子陈春梅控股的四川嘉道博文,拟以5.93亿元的对价拿下2.45亿股转增股份,重整完成后,嘉道博文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医药+光伏"双主业布局成为*ST长药噩梦的开端
*ST长药的前身是康跃科技,于2014年登陆创业板。2020年,市值不足30亿的康跃科技,通过收购湖北长江星医药52.75%股权,公司豪掷14.14亿元跨界医药制造,试图在中药饮片赛道闯出一片天。然而,当中药饮片行业产能过剩、光伏赛道技术迭代加速,这场看似风光的"医药+光伏"双主业布局,却成为*ST长药噩梦的开端:营收从2022年的16.15亿元断崖式跌至2024年的1.12亿元,累计亏损超15亿元,净资产为-4.33亿元,债务逾期、诉讼缠身,子公司接连破产。因资金链断裂,业务几乎停摆,加之计提超10亿元的资产减值(包括6.28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公司彻底陷入资不抵债的绝境。
“245万变700亿”的传奇投资大佬入局
根据公告,此次一共6家投资人签署了重整协议,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嘉道博文这家主营“地沟油”处理的环保企业背后,站着一对身家超600亿的资本夫妻:龚虹嘉与陈春梅。此次重整是否能让*ST长药浴火重生,关键或许就在嘉道博文的实控人龚虹嘉身上。
在安防巨头海康威视的原始股东名册上,龚虹嘉的名字总是与“245万变700亿”的传奇投资经历绑定。龚虹嘉,196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现武汉市黄陂区),被誉为“中国的孙正义”、“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以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回报对海康威视企业的股权投资而闻名。在2024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龚虹嘉和陈春梅夫妇以655亿元的财富位列第62位。
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校友聚会上,龚虹嘉遇到了两位老同学——陈宗年和胡扬忠。彼时,两人研发的数字监控系统正苦于资金短缺,而龚虹嘉已是德生收音机的老板,手握千万身家。一顿饭的功夫,他决定投资245万元,占股49%。
没人能想到,这家名为海康威视的小公司,日后会成长为全球安防巨头。2010年上市时,龚虹嘉的持股价值已超百亿,此后他通过减持套现超300亿元,投资回报率高达3万倍。
投资“冷门赛道”的逆向思维
龚虹嘉的投资版图远不止安防。从海康威视的“天使”到ST股的“救世主”,这位以“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闻名的投资人,总在冷门领域书写着独特的财富神话。2004年,他投资2000万给富瀚微电子,这家当时连项目经理都跑路的芯片公司,13年后登陆创业板,回报超千倍。而他投资的癌症基因企业泛生子、环保公司嘉博文,均在当时被视为“冷门赛道”。
在*ST长药的重整方案中,这种逆向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中药饮片企业营收骤降93%、净资产为负的困境,龚虹嘉没有选择财务性纾困,而是通过以每股2.42元(较市价折价约50%)直接获得控制权,同时将2.8亿股转增股份用于抵债(溢价超300%)。这种资本腾挪,既满足了债权人利益,又为后续资产注入预留了想象空间。
在龚虹嘉的投资图谱中,安防、医疗、环保三大板块形成闭环:富瀚微(安防芯片)与海康威视形成“芯片-整机”联盟;泛生子(基因检测)与中源协和构建“检测-治疗”生态;而嘉道博文的土壤改良技术,则为农业环保提供技术支撑。这种“产业链+场景化”的布局,让他的投资兼具防御性与进攻性。此番入主ST长药,生态农业与中药产业的协同成为核心逻辑——嘉道博文在全国100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的技术积累,恰好能解决ST长药原材料成本高企的痛点。
在A股破产重整市场的三大杀手锏
近些年,龚虹嘉在A股破产重整市场频繁出手,*ST开元、天翔环境、*ST长药构成其“困境反转三部曲”。不同于传统财务投资人,他展现出三大杀手锏:
低价控制权获取。在*ST开元重整中,他通过预重整借款、无偿赠与等方式累计投入3.38亿元,最终以1.15元/股(较市价折价80%)拿下控制权。这种“白菜价”入场,源于对上市公司“壳价值”与产业价值的精准判断——*ST开元原有的职业教育业务,正可嫁接他投资的AI教育平台希施玛数据。
“产业资本+地方资源”双保险。重整协议中,嘉道博文承诺不迁址、保留地方国资背景,换取地方政府对债务重组的支持。这种“政企协同”模式,在*ST长药案例中尤为明显:十堰国资背景的昊炜生物同步注资2542万元,形成“产业资本+地方资源”的双保险。
长期主义时间线。龚虹嘉的投资周期往往以十年计。在*ST长药重整方案中,他设计的5年业绩对赌期、中药材种植基地3年建设期,都暗合这种“慢变量”思维——毕竟,道地药材的成长需要时间,就像安防技术的突破需要等待行业标准成熟。
深耕技术壁垒,押注政策红利
当然,并非所有赌局都能赢。2021年天翔环境重整时,龚虹嘉曾豪掷4.67亿元,最终却因恢复上市失败黯然离场。这次教训让他更注重“确定性”:在*ST长药重整中,他要求上市公司保留核心中药生产线,而非像天翔环境那样彻底转型环保。这种调整,折射出他从“赌赛道”到“赌人+赛道”的转变。
不过,确定性可能也并不是就那么确定,如由于承诺不迁址,但*ST长药注册地十堰的经济体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农业的全国布局与地方资源嫁接,仍是考验。此外,转增股份中约53%用于抵债的设计,虽保障了债权人利益,但也稀释了原股东权益,可能引发后续治理矛盾。
正如一位观察人士所描述的,龚虹嘉的投资哲学,像极了他在华中科大时期组建的“草根足球队”——资源劣势者通过组织创新实现逆袭。细究其投资脉络,一条主线始终清晰:深耕技术壁垒,押注政策红利,利用校友圈资源。从安防、芯片到环保、医疗,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中国产业升级的鼓点上。就连看似“土气”的地沟油处理,也暗合碳中和趋势。
对于*ST长药而言,重整犹如“悬崖边的舞蹈”。若成功,股价可能因基本面改善及“摘帽”预期飙升;若失败,则将黯然退市乃至破产清算,而投资者也将面临归零风险。龚虹嘉的入场无疑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其“点石成金”的魔法能否再现?答案或许在未来12个月见分晓。
(本文资料综合自上市公司公告、公开研报及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胡润百富榜、百度百科等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财熵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