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建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高强被查:金融反腐再出重拳​​

2025-04-30 13:11:32

2025年4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高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建设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北京市通州区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这是继2021年该行原行长崔滨洲被查后,浙江分行再次曝出的高层腐败案件,也标志着金融领域反腐持续向纵深推进。

从“业务能手”到被查对象:高强的职业生涯转折

公开资料显示,高强生于1960年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长期深耕银行业。1979年进入建设银行后,他历任浙江丽水地区分行党组成员、金温铁路专业支行行长等职,2015年调回浙江分行任党委书记、行长,直至2020年初离任。在其任职期间,浙江分行曾主导多项重大基建项目融资,包括金温铁路等标志性工程,一度被视为“业务标杆”。

然而,高强的职业生涯在2020年出现转折。当年1月,他卸任建行浙江省分行行长职务,同年10月出任财通证券独立董事,2024年12月又兼任南都物业独立董事,并担任杭州久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商银行外部监事等职。这些看似光鲜的“退居二线”安排,为其后续被查埋下伏笔。

反腐链条:金融权力寻租的典型样本

高强被查的背景,与近年来金融领域反腐高压态势密切相关。中央纪委多次强调要“破除金融精英论”,重点查处信贷审批、资产管理等环节的腐败问题。驻建行纪检监察组作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近年来已推动多起案件查办,例如2021年崔滨洲案中,该行原行长因违规干预信贷、收受巨额贿赂被移送司法。

高强的问题或与其在浙江分行的“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有关。知情人士透露,其任内曾主导大额贷款审批,不排除存在利益输送嫌疑。此外,其离任后迅速“跨界”进入金融监管、私募基金等领域,可能试图通过复杂股权关系掩盖违纪违法行为。

连锁反应:建行管理层调整与行业警示

高强被查后,建行浙江省分行管理层面临调整压力。公开信息显示,该行近年来已有至少两名前任高管被查,包括2021年的崔滨洲和2024年的某支行负责人。这一系列案件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在“一把手”监督、信贷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漏洞。

对行业而言,高强案再次敲响警钟。2023年以来,国有大行已有十余名中高层被通报调查,例如中国银行原董事长刘连舸、建行深圳分行原行长王业等。中央纪委提出,将重点针对金融领域“靠行吃行”“期权腐败”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

制度补漏:从个案查处到长效机制

高强案的查办,体现了“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反腐机制。驻建行纪检监察组与地方监委协同办案,既查清违纪事实,又深挖职务违法线索,形成强力震慑。目前,案件已进入实质性调查阶段,后续或将涉及更多涉案人员及资金追缴。

为防范类似问题,部分银行已试点改革。例如,将廉洁指标纳入高管KPI考核,实行信贷审批分权制衡,并加强离任审计力度。银保监会2022年数据显示,全年查处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问题4620项,其中信贷领域占比超六成,制度完善需求迫切。

高强案的曝光,既是金融反腐的成果,也是深化改革的契机。随着《金融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指》等政策细化,未来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理生态。对于建行而言,如何从案件中汲取教训、重塑风控体系,将是其重塑市场信心的关键。

 

(本文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财通证券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