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技术,作为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技术发展的格局。从人工智能到物联网,从操作系统到芯片架构,开源项目不断涌现,推动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创新。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具备成为开源创新高地的独特优势。
4月28日,武汉开源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武汉正式揭牌成立。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晴,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谌斌,华中科技大学慕冬亮教授,湖北大学游兰教授,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赵小刚教授,武汉RISC-V生态创新中心缪炎,武汉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温晖等领导嘉宾先后为“武汉开源创新联盟”、“武汉市开源创新中心”揭牌授牌。
此次联盟的成立,首批吸纳了80余家单位加入,涵盖高校、创新中心、研究院、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完整生态。联盟将构建高效协同的运行模式,依托高校科技园和创业中心,设立“高校开源实践基地”,推动科研成果和项目在校内外双向孵化。在“黄鹤开源社区”内,打造师生联合项目试验田,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进而推动开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联盟致力于构建以“社区+高校+企业+平台+治理”为核心的开源协同创新体系,聚焦打造五类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开源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并探索开源创新的产业化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面向开发者,推动“深度”社区发展壮大,搭建完善的开发工具链、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培育本地开源项目,挖掘高校项目潜力;
面向企业,依托金银湖实验室建设可信开源服务平台,提供安全检查、协议合规、风险预警等公共服务,助力企业安全使用开源成果;
面向高校,推动开源课程体系建设,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推动教学内容中纳入开源模块,建立“开源高校联盟”;
面向人才,推动开源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发布开源课程大纲和人才标准,纳入“武汉英才计划”;
面向城市,联合社区、企业与高校共建“武汉开源创新中心”,推动开源成果就地转化与产业应用。
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产业发展,联盟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一是构建高质量开源生态,提升本地开源资源影响力;二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落地鸿蒙、RISC-V应用,改革人才标准;三是完善服务平台与治理机制,提供合规审查、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探索多个促进机制,包括AI驱动的开源自动化、开源成果与风险投资结合的产业支持、城市级开源认证保护开发者权益,以及推动武汉政务系统采用国产开源软件的示范工程。
未来,武汉开源创新联盟将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发挥开源产业标准化联盟的牵引作用,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开源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贡献新动能,致力于打造全球开源创新高地,汇聚更多开发者、创业者和技术团队,共同推动开源技术迈向新高度。这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开放与协作精神的深度融合,让我们共同期待武汉开源创新联盟在未来能够为开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