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农发行原资金计划部总经理孔繁波被“双开”:离职十年仍贪腐,金融权力成“变现工具”​

2025-04-29 13:49:49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28日发布通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资金计划部总经理孔繁波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一案件不仅暴露了金融领域“靠行吃行”的潜规则,更揭示了少数干部在金融权力庇护下的“全周期腐败”路径。

孔繁波的职业生涯始于1982年,从基层信贷员一路晋升至总行资金计划部总经理,曾主导农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等重大金融项目。然而,随着权力扩大,他逐渐将金融工具异化为个人谋利手段:

“审批权”变现:利用资金计划部掌握的信贷审批权,为企业在贷款额度、利率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直接收受现金、金条等财物。据办案人员透露,某企业为加快200万元补贴审批,曾分60次发送“520元”微信红包,累计金额达31.2万元。

“离职腐败”新链条:2013年离职后,孔繁波通过挂名私募基金公司、担任企业顾问等方式,继续操控原管辖区域的贷款审批。例如,其实际控制的大连行和基金,专投农发行已放贷的农业项目,通过“政策差价”套利超20亿元。

“家族式”腐败:其亲属深度参与利益输送,如安排小舅子控制的私募基金进入农发行承销名单,单次抽成即达1200万元。

对于农发行来说,孔繁波案并非孤例。仅2024年以来,农发行已有至少6名干部被查: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原副行长张松柏因涉嫌违规干预贷款审批、收受贷款客户财物被查;原一级总监卢纯才因受贿被“双开”,取消待遇并移送司法;湖南省分行原副行长张松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原客户三部总经理李光因“靠金融吃金融”、权色交易等被开除党籍。

这些案件共同暴露出政策性银行在以下环节的监管漏洞:

信贷审批权集中:省级分行“一把手”可干预从贷款额度分配到利率定价的全流程,缺乏有效制衡。

离职人员“旋转门”:部分高管离职后立即进入关联企业任职,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取暴利。

“微腐败”隐蔽化:通过拆分受贿金额、虚拟交易等手段规避审计,如孔繁波甚至研究“反审查攻略”,删除云端数据后仍被云盘备份“出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发行纪检监察组近期密集通报多起案件,释放出“反腐无禁区、退休十年照样查”的强烈信号。针对孔繁波案暴露的漏洞,监管部门已启动三项改革:

穿透式监管:对政策性贷款实行“审批-放款-使用”全链条数字化跟踪,减少人为干预空间。

离职人员从业限制:拟规定高管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关联企业任职,违者终身追责。

金融反腐技术升级: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信贷审批记录,防止数据篡改和删除。

“孔繁波的百达翡丽手表能在沈阳买套房,但再昂贵的表也买不回失去的初心。”一位参与案件调查的干部如是说。随着金融反腐进入深水区,如何让“政策性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仍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长期课题。

(本文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及公开信息,案件细节以司法判决为准。)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