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现场,一个重磅消息让人眼前一亮: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成功我国首款存算一体视觉芯片,很快就能从实验室走进我们的生活。

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现场介绍,国内首款存算一体视觉芯片研发成功。记者刘克取摄
牵头这项研发的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智算芯片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杨林教授介绍:“现在用的电脑、手机芯片,存储数据和计算数据是分开的,但这款芯片不一样,就像人脑似的,存东西和算东西能同步进行,这就是存算一体。”
据了解,不用分开处理“存储”和“计算”,减少了数据来回搬运,而数据搬运消耗的能量,占到整个芯片能耗的90%以上。这款存算一体芯片让能耗大为降低,处理效率提升,这种创新架构带来了强大视觉AI算力。
杨林教授说,视觉芯片可看成智能设备的眼睛,也是新发展方向,以后的智能机器人还有各类智能设备,核心元件正朝着这个方向走。而咱们这款芯片,就是抓住新趋势,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

杨林教授介绍国内首款存算一体视觉芯片。记者刘克取摄
这款芯片到底能用到哪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智能眼镜领域,现在小米、阿里等企业都在做智能眼镜,但里面的视觉芯片是国外的。智能眼镜要做得轻、体积小,还得功能强、成本低,视觉芯片以其高算力、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将成为智能眼镜最合适的视觉处理芯片。
据行业预测,未来五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能达到8000万副规模,十年后甚至可能取代手机。杨林教授介绍,到时候大家戴的国产智能眼镜,核心芯片就可能是这款产品。
除了智能眼镜,汽车上也能用。现在有些智能汽车装的激光雷达,成本特别高,如果装上这款国产视觉芯片,就能替代部分激光雷达的功能,降低成本。“让咱们的国产智能汽车装上自己的‘眼睛’,让更多人买得起、用得好。”
工业车间里,它能帮着监控生产流水线,及时发现产品问题;安防监控设备装上它,识别可疑情况更快更准;在低空经济、医疗影像识别等领域,它都能派上用场。简单说,只要是需要“看”和“判断”的智能设备,这款芯片都能适配。
据杨林教授介绍,与国外同类芯片相比,在同等速度下,这款芯片更节能。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加保障我国智能数据的安全。
之所以选择在湖北推进产业化,杨林教授看中了这里的优势:有小米等头部企业,能快速对接市场,科教资源丰富,政府大力支持。他希望能联合本地力量,培养团队,把这款芯片做成湖北的特色产业,让国产视觉芯片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