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7时许,荆州市沙市区大赛巷人流如织。
见到中山街道江汉社区网格员何洋洋与同事前来巡查秩序,潘红美食的老板王伟在忙碌的间隙,朝他们竖起大拇指:“感谢你们营造的好氛围,给大赛巷带来了这么多人!”
商户的赞誉,源于沙市区建立的常态化巡查机制。尤其自今年国庆假期以来,该区各街道与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协作,下沉一线,共同提升重点街巷的经营环境,让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烟火气”持续升温。
沙市码头文创园是热门打卡地,紧邻沿江路的出口每逢节假日便成交通堵点。面对这一难题,胜利街道工作人员深入挖掘背街潜力,硬是“抠”出200个临时停车位。为方便游客找到车位,街道还投入50人队伍动态引导、有序分流。“我们尽力把服务送到游客身边。”青龙台社区党委书记张坤说。
相较于核心商圈,位于崇文街道的沙隆达广场位置较偏,如何吸引人流成为关键。经费有限,智慧与热情却无限。该街道工作人员李歆月“豁了出去”——她鼓起勇气登台献唱,歌声虽不专业,却真诚动人。这份热情迅速感染全场,游客与市民纷纷自发加入,一个由街道工作人员“点燃”、群众共演的百姓大舞台自然形成。
长约300米、宽不足6米的大赛巷美食云集,最高峰时日人流量高达1.5万人次,平日里穿行其中的电动车会带来不小安全隐患。为此,节假日期间,中山街道组织10多人的服务队,来到巷口耐心劝导,将电动车风险降至最低。“我们理解外卖小哥赶时间,也理解居民图方便,但游客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何洋洋说。
这种将心比心的沟通,既守护了市民与游客的安全,也最大程度保留了街巷的烟火气与生活便利,展现出基层治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智慧。
今年以来,沙市区持续建强“只为干成找办法”的干部队伍,推动干部深入发展一线,全面提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与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破解了一批企业难题,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实现了干部素质提升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