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公布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我省16个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列其中,较2014年版名录新增了11个。未来,这些品种将在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为提升现代畜牧业竞争力奠定重要基础。
畜禽遗传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畜禽品种改良的关键“芯片”。据了解,此次名录更新是农业农村部结合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结果修订的最新成果。我省入选资源包括5个猪品种(通城猪、监利猪、清平猪、阳新猪、恩施黑猪),3个牛品种(夷陵牛、枣北牛、江汉水牛),2个羊品种(麻城黑山羊、马头山羊),1个马品种(利川马),4个鸡品种(双莲鸡、景阳鸡、郧阳大鸡、来凤酉水鸡)及1个蜂品种(华中中蜂)。
2021年以来,我省在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不断扩大“保”的覆盖面,新发现来凤酉水鸡通过国家鉴定,枣北牛从32头增长到114头,利川马首次建立起保种群,确保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不丧失。
畜禽遗传资源种类和总量增加,为育种创新提供重要的遗传素材。近几年,我省坚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一体推进,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以恩施黑猪为亲本,培育出国审生猪品种硒都黑;以麻城黑山羊为亲本,培育出国审山羊品种楚宝黑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