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利川巧用外地人才 飞来是“候鸟” 落地变创客

湖北日报 2025-09-17 09:21:53

李立忠在育种基地忙碌。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熊星星

通讯员范颖胡海鹏

暑期的利川,几十万名“候鸟”蜂拥而至。

习习凉风,一扫他们心中的燥热;灵山秀水,激发出他们的才情技艺。渐渐地,不少人的身份变了,有的购房落户,有的投资创业……

利川市委、市政府更是敏锐地发觉,飞来的“候鸟”人群中藏龙卧虎,是送上门的宝贵资源。从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到今年上半年,利川“候鸟人才库”入库专家已有2500多人。

从“候鸟”到创客的蜕变,有着怎样的精彩?

一尊雕像引出天麻情结

作为东城区长堰村的“候鸟顾问”,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李立忠在利川创业看似偶然。

2019年6月,利川香连药业的园区里,一尊雕像吸引了他的目光。走近细看,原来是我国著名药用植物学家徐锦堂的雕像。

徐锦堂,人称“天麻之父”。查资料,李立忠得知,徐老先生分离“蜜环菌”,使天麻得以人工种植,其实验恰是在利川完成。

他又想起,几天前在谋道集市上曾遇一位卖天麻的老人,土豆大小的天麻,一斤能卖上百元。

一个念头在脑际闪出:以自己长期从事环境生态研究的积淀,接棒徐老先生的事业,发展天麻人工种植,造福一方百姓。

这个想法得到利川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农业局帮他联系实验大棚,科技局给他拨5万元科研经费,柏杨坝镇领导陪他到红岩村对接试种基地。一个“低山育种、高山种植”的仿野生天麻种植模式,几年间在利川逐步推广。到今年,天麻基地已扩展至400多亩,带动千家农户,还吸引重庆、深圳、宜昌等多地企业前来合作。

以一技之长,助力乡村振兴,李立忠被利川选聘为首批“候鸟顾问”。如今,像他这样的“候鸟顾问”已有12名。

一把长壶倾出新饮茶香

今年8月15日,是利川市第四届“候鸟人才日”。

活动中,有一场茶艺表演。只见一名年轻小伙,身着白衫,手持长壶,步如流水,飘然上场。一忽儿快速上提壸身,水流如“蛟龙出海”;一忽儿手腕翻转使壸身回旋,形似“凤舞九天”。流行于川西的“龙行十八式”,被他演绎得出神入化。

这个小伙名叫黄坤,正宗川娃子。10多年前来到利川,本想蹭蹭凉风当个“候鸟”,落地后却不想走了。在川菜馆里打了几年下手,恰逢恩施茶叶一“红”一“绿”风靡市场,他很快与茶结缘。

四面求学,八方拜师,黄坤以超人的勤奋迎来人生转折。荆楚工匠、湖北省茶行业技术能手、中国明星制茶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长嘴壸高级茶艺师……一张张证书,一个个奖杯,托举他成为利川茶界新秀。

对这位来自外地的人才,利川给予了充分关爱。2023年,“大美利川出彩有你”年度人物,黄坤榜上有名;去年7月,经市州两级人社局批准,“黄坤茶叶加工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茶叶加工工”是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负责茶叶加工工艺的操作人员)开张,市民宗局等部门拨给他10多万元工作经费。

黄坤也用他独到的技能回报利川。2023年,他以一颗年轻的心观察年轻人的喜好,在龙船天街摆出一款利川红柠檬茶,吸引无数回头客。随后,他在宣恩和利川分别开店,把当地莼菜、米酒、山胡椒、神豆腐、土家糍粑等作为原料,融入茶香之中,很对年轻人的口味。

新茶饮引领新趋势。黄坤的心愿是让利川的乡土滋味,伴着醇厚的茶香,走出深山,走向蓝海。

和黄坤一样,利川现在已有17家“候鸟人才工作室”,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朵云飘来“数字”春雨

2024年12月17日,政协利川市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张骅以政协委员的身份走进会场,作为“新利川人”的责任与情怀油然而生。

2023年8月,张骅带着铺展数字宏图的愿景,从合肥科大讯飞总部来到利川。几次沟通,他被利川市换道超车的雄心和求贤若渴的诚心深深打动。从那时起,他带领研发团队,在这座山区小城里建成我国中西部首个全栈国产化县域级智算中心,依托华为昇腾国产化算力底座,引入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和DeepSeek开源算法,对内推动本地文旅服务提质、业态升级,对外向长江经济带上的多个城市提供算力服务。

依托已建成的智算中心,张骅和研发团队将人工智能与本地“生态基因”深度融合,孵化出全国首个县域文旅大模型“AI游利川”。游客只需一部手机,不仅实现个性化伴游,还无缝对接商业平台,一键下单,让利川一举实现从“门票经济”到“算力经济”的跳跃。

随着本地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利川已成功引进4家AI生态企业,业务覆盖数据标注、低空经济、影视渲染、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初步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到产业孵化的人工智能全生态链。张骅心中的那朵“云”,已化作利川数字经济的阵阵春雨。

揽八方英才为我所用。说起“候鸟”人才的作为,利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宇飞如数家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原研究员黄仁煌,指导谋道镇发展红心猕猴桃2000余亩,帮助农民年增收2000多万元;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原副所长黄贞光,协助凉雾乡引进甜樱桃,每年为当地带来300万元收入……今年利川还以专题联席会的形式,引导72名“候鸟”专家通过“揭榜挂帅”,深入企业一线,破解技术瓶颈,赋能产品研发与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