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午餐质量明显提高了,孩子们不仅吃好、吃饱、吃安全了,而且更爱吃饭,常会排队加餐。”8月15日,在“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情况通报会上,武汉市钟家村第一小学校长韦莉反馈整治效果。据介绍,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学“数字食堂”监管平台,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保障“校园餐”供应质量。
为解决食堂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大宗食材采购等问题,去年以来,我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食堂1212所;全面推进病媒生物防制规范治理;对食材供应进行源头管理,推行“多人联检”进货查验、供货商评价退出等机制。同时,建立长效监管制度,出台校外供餐管理、食材采购等省级制度及标准,带动市县修订制定文件1594个;推行食品安全副校长、包保督导等制度;引导家长参与监督,落实陪餐制,举办食堂开放日活动,形成了主体责任监督、全链条管理、“政校家社”共治三大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建设的“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整合了食材管理、消费管理、财务管理、“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多个系统,对食材采购、制作、餐费结算、用餐等进行全流程监管。其中,省级监管平台通过汇聚全省业务数据,实现统计分析、异常预警功能;食材管理系统依托供应商准入、质量监测、智能称重等手段,实现采购全流程闭环管理;消费管理系统支持线上缴费、人脸识别支付,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可溯;财务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对账、自动凭证功能,实现账务全流程线上监管;“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对后厨环境和操作流程进行实时监控、智能预警。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将全省587万学生消费账户和13097家供应商纳入统一监管,累计监管交易订单1402万笔。“数字食堂”运行后,防控了食材卫生安全风险,提升了餐饮品质,并通过监控财务收支,提高了伙食费“入口率”。学生及家长普遍反映,菜品种类更多、分量更足、温度更合适,而且“加量不加价”。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中小学7705所,其中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6122所,自办食堂6278个,为更好服务中小学生,2024年,我省多部门联合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
我省教育系统通过学校、县、市三级排查,逐一评估校外供餐企业与学校;委托第三方对营养改善计划县专项审计,已实现全覆盖;省级督查组深入全省各地,督导76家食材供应商;严查营养餐转包线索,推动县级统一招标采购大宗食材,整改问题销号率达99.54%。省市场监管局建立“局组联动、包片督导、联合监督”三项机制,以“随机抽查+点穴暗访+追踪检查”模式落实责任;联合多部门开展全覆盖检查,整改隐患1.26万个;组织103个县交叉检查,整改问题1415个;整治校外供餐企业,列入“白名单”72家、“风险名单”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