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全省弘扬三大精神巡回宣讲走进襄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璐通讯员周晏安摄)
编者按 弘扬三大精神,奋力建成支点。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三大精神,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是凝聚支点建设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6月22日至27日,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组建宣讲小分队,4位专家学者和7名基层代表深入全省各地,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三大精神。现摘编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红安县职教中心教师熊樱子 争当大别山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在红安这片土地上,每一寸土壤都浸润着革命先烈的热血,每一座山岗都见证着英雄的传奇,每一棵树都依附着烈士的英雄魂。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繁华的都市街头,享受着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时,可曾记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程昭续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喊“要共产党不要头”的豪迈誓言?可曾记得周纯全在大青山突围时“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大局”的坚定抉择?可曾记得韩先楚率领木船舰队跨海作战时“不胜不休”的钢铁意志? 大别山精神不仅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建成支点的壮阔征程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别山精神的忠实传承者与躬身践行者。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精神坐标,将“坚守信念、紧跟党走”的赤诚融入血脉,把“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担当化为行动,将“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勇敢发扬光大——在实验室的仪器前攻克技术难关时,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火种时,在乡村田野间绘就振兴蓝图时,始终以初心照亮前行方向,以使命淬炼奋斗底色。让我们以英雄为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光荣答卷。 红安县龙泉小学祠堂口校区教师高源 让大别山星火点亮支点建设新征程 红安革命取得辉煌成就,不仅依靠众多将领的勇猛善战,更在于红安人民拥有的精神法宝。 从革命年代的“铜锣一响,四十八万”,到脱贫战场的“产业一兴,万山红遍”,红安用实践证明:14万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遇上时代考题,答案永远是“勇当前锋、不胜不休”。这份刻在基因里的血性,让大别山的星火永远滚烫。 如今,湖北支点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需要我们用大别山精神解决产业升级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大别山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流动的血脉——它化作党员干部带头签下的保底收购协议,化作困境中逆行而上的红色身影,成为我们在支点建设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引擎。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我们把“坚守信念、紧跟党走”熔铸成逐梦的灯塔,把“顾全大局、团结奋斗”锻造成攻坚克难的利器,把“勇当前锋、不胜不休”化作青春赛道的冲锋号,人人争当永不褪色的“冲锋者”,让大别山的星火在民族复兴、支点建设的新征程中,照亮辽阔的大地。 武汉铁路公安局襄阳公安处应城站派出所副所长江珊 抗洪精神流淌在血脉中指引我前行 从“抗洪女孩”到铁警卫士,再到爱心妈妈,这是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接力。正如抗洪精神教会我们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那棵“白杨树”,在风雨中给予支撑和希望。我坚信,点滴爱心终将汇成温暖江河,滋润更多需要关爱的幼小心灵。 从被守护者到守护者,从受助者到助人者,这个转变过程诠释了抗洪精神最深刻的内涵——爱与责任的永恒循环。 1998年的特大洪灾已成为历史,但伟大的抗洪精神永不过时。作为一名亲历者,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践行着守护的誓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受着信仰的力量。抗洪精神不仅是教科书上的名词,更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和指引我前行的明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保持“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昂扬斗志,锤炼“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让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加快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顽强拼搏。 嘉鱼县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讲解员殷德恋 抗洪精神激励簰洲湾人建设美好家园 大江大河奔腾不息,伟大抗洪精神历久弥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和丰厚精神滋养。 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战役,不仅击退了肆虐的洪水,更在簰洲湾人的血脉中,镌刻下永不服输、人定胜天的拼搏精神。这份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簰洲湾灾后重建的每一步。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簰洲湾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家园,在时代浪潮中交出了一份逆势突围的精彩答卷。 当我们凝视高建成烈士的军装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件浸透汗水的战袍,更是一个民族永不言败的精神图腾。抗洪精神从来不是静态的展品,而是奔涌向前的长河——它在社区志愿者的红马甲里流淌,在防汛指挥部的数据屏上闪烁,在青年突击队的誓言中激荡。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精神火种,让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书记黄朝林 抗疫精神成为我们守护健康、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伟大抗疫精神引领我们成功战胜了新冠疫情,塑造了武汉人民、湖北人民的精神坐标。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抗疫精神,已深度融入每个白衣战士的基因,成为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时代大考中勇担公共卫生健康使命的重要“引擎”和守护人民健康、重振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除了医疗水平的长足进步,我们建成了省内第一个医疗机构所拥有的高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实验室,可满足重大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精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迫切需求;我们参与研究全球首台“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只要吸入一口特制的气体,3.5秒后就能得到肺部磁共振3D影像,这项技术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们创立具备250万份生物样本保藏能力的资源中心,成为破译生命密码的宝库;连续4年,两位专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和武汉市持续推动抗疫精神力量转化,锚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勇担科技创新战略支点使命,将精神动能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法制大队教导员涂可蔼 扛起民警担当守护英雄城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湖北省上下同心、艰苦奋战,共同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激励着我不断奋勇前行。 汉口火车站人流如织,在这里巡逻,我经常会多问一句、多做一点。我曾帮忙腿脚不便的旅客提行李,把匆忙赶车的旅客顺带一程,还及时拦截了金额达百万元的大额诈骗。两年来,我先后为900多名群众排忧解难,每当群众对我感谢点赞时,我觉得更加充满了力量。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伟大抗疫精神,让我变得比从前更加坚毅和勇敢,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扛起属于青年民警的责任和使命,捍卫英雄城市的安宁,守护英雄城市的平安。 武汉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张盼盼 传承抗疫精神用心守护每一个生命 4万多名医务人员逆行而至;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山东大葱、辽宁白菜、陕西苹果……各家把最好的粮食蔬菜水果送到湖北。举国支持下,武汉穿上了“最坚硬的铠甲”,赢得最艰难的战役。这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最好诠释。 如今,武汉的樱花已再次绽放,而抗疫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脉。当我在病房为患者调整仪器参数,在凌晨守护重症患者,在与死神抢夺患者生命时,我时刻能感受到那份精神的延续——它是护目镜后专注的眼神,是防护服下坚定的步伐,更是每一次生命相托时那句无声的“我愿意”。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我们在平凡岗位上用心守护每一个生命,当我们在困境中依然选择向光而行,便是对抗疫精神最好的传承。愿我们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让“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火炬,在时代的长河中传承下去。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雷江梅 躬身实践让三大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伟大的精神,唯有在躬身实践中才能 做信念坚定的“明白人”。坚定信仰,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守报国理想。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把准发展脉搏的基础上,明确前行方向。 做攻坚克难的“实干家”。拿出抗洪抢险的拼劲。面对乡村振兴的硬骨头、企业转型的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用智慧和汗水蹚出新路。 做团结奋进的“践行者”。发挥万众一心的伟力。在农村,我们要善于号召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企业,要敢于打破壁垒,促进部门协同,打造企业发展的特色名片。 做勇当前锋的“开拓者”。发扬敢于亮剑的锐气。在基层治理中敢于总结经验、创新模式,在企业发展中勇于技术革新、开拓新市场,助力新发展。 做生命至上的“守护者”。践行抗疫精神,在各自岗位上筑牢安全防线,守护一方平安健康。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黎海波 夯实信念根基凝聚支点建设强大精神力量 湖北作为三大精神的孕育之地,要深刻认识弘扬三大精神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是凝聚支点建设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三大精神蕴含的信念力量、团结伟力、科学精神等,是驱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中,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均位列其中。三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体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三大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几个不同历史阶段精神面貌的高度凝练,又具有一脉相承的共同精神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三大精神最厚重的底色。大别山革命斗争,为的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抗洪抢险斗争,保障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举国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弘扬三大精神,要在支点建设中夯实信念根基、立稳精神坐标。弘扬三大精神,要在支点建设中厚植为民情怀、永葆奉献精神。弘扬三大精神,要在支点建设中凝聚团结之力、紧扣奋斗之弦。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丁银河 昂扬斗志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人民至上是三大精神一以贯之的主题主线,也是建成支点必须坚守的价值立场。三大精神都是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基础上生成的革命精神,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始终是其最深厚的底色和最鲜亮的标识。新征程上,必须坚守忠于理想、不负人民的高尚追求,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作为支点建设的源头活水。 创新争先是三大精神历久弥新的内在动力,也是建成支点必须强化的价值取向。创新是三大精神的活力所在,其中蕴含着在基于实际又超越现实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打开新局面的进取思维,是支点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支点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是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更好服务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清醒和坚定,锚定支点建设目标,树立“快”的意识、提升“高”的标准、增强“干”的闯劲、凝聚“合”的力量,提振勇创一流的精气神,实现加压奋进、争先进位、开创新局。 我们要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让三大精神在新时代支点建设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海涛 高擎精神火炬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三大精神虽诞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但同根同源、相互贯通,一脉相承,贯穿着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力量和共同的精神,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湖北篇章”,内含着荆楚儿女的精神品质。 从大别山军民“紧跟党走”,到抗击洪水中的“万众一心”,再到抗疫斗争中“生命至上”,始终贯穿“党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治自觉。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也是湖北人民最真实的精神写照。对党忠诚才能心无旁骛,对党忠诚才能践行担当,对党忠诚才能务实为民。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大精神是湖北人民在血与火、风与浪中淬炼出的精神火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将三大精神转化为“建成支点、谱写新篇”的强大动力,为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许旷通讯员段兰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