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2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2025年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能、现代产业焕新,力争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80个,五大优势产业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其中,光电子信息8500亿元、大健康6600亿元、汽车制造及服务4250亿元、高端装备2500亿元、北斗800亿元。
2025年1月10日闭幕的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产业转型闯关,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的建议案》,将其列为2号建议案。
近年来,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
武汉市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呈现逐年攀升态势,2023年五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6万亿元,2024年五大优势产业营收持续稳步增长。
《工作方案》明确,武汉将持续以五大优势产业为核心聚集资源、项目和配套企业,擦亮光谷、车谷、网谷、星谷、药谷等名片,加速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前沿领域和优势产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10家、中试平台20家以上,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服务;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3家,实施科技重大专项10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0个。
在未来产业方面,将推动8家湖北实验室产出标志性科技成果10项以上,培育1000名技术经理人,推动30项重大科技成果在汉落地转化。
2025年来,大批知名企业向武汉抛来橄榄枝,其总部或区域总部如雨后春笋般落户武汉。《工作方案》指出,武汉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机场、港口等发展枢纽经济,申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沿海进江新通道,打造海陆空三条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吸引更多产业和资本向武汉转移,吸引外向型产业集聚,加速沿海大型企业总部落地。
为进一步强化特色发展和区域协同,武汉将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高地,支持武汉经开区加快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支持临空港经开区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陆港枢纽,支持沉湖国际小镇、金口长江军事主题文化区等特色化发展,重点布局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大健康、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其中,加快推进九峰山科技园、筑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推动东风云峰、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等企业释放产能。
同时,培育工业母机领军企业,提升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布局建设中医药产业园,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商业航天等产业规模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