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U形渠的高度差了20厘米,水量较大时会不会冲毁旁边的稻田?”
“确实差了一点!我们马上安排施工人员采取补救措施。”
近日,在宜城市小河镇杨岗村,市、镇两级纪检监察干部手拿卷尺,对照施工图逐一踏勘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项目的渠道、泵站、机耕路等基础设施,一旦发现问题,现场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和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守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省份。省纪委监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查改治一体发力,让群众看到新变化、获得新实惠。
“双专班”打通治理“中梗阻”
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重要任务,省纪委监委建立“双专班、双方案”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
督促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发挥主责作用;纪委监委同步组建“分管委领导+对口联系监督检查室+相关派驻机构”的监督专班,做好调度督办、信息反馈、督促提醒、追责问责等工作。
督促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抓好该领域群众身边具体实事;纪委监委对照制定监督方案,紧盯关键环节、重点措施、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全程跟进盯责任、盯落实、盯效果。
“双专班”之间加强协作联动,注重定期沟通、分析研判,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推动打通专项治理的“中梗阻”。
强化案件查办揪出“田耗子”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少数干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存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各级纪委监委紧盯作风问题跟进监督,对作风问题露头就打,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向好。
除作风之外,监督检查还发现,有的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插手干预项目招投标、收受贿赂;有的干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老板串通造假、以次充好,收受好处。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对这些腐败问题零容忍,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发生。
仙桃市纪委监委抓好大数据监督工作,对全市高标准农田招投标项目进行数字化体检,通过数据碰撞查找疑点,核查发现严某某担任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期间,利用负责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资金结算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目前,严某某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截至目前,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高标准农田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937个,立案443人,留置2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05人。
整改整治筑牢“希望田”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案促改促治,与职能部门共同会商,深挖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廉洁工程。
通城县北港镇农田水渠因常年失修,沟渠堵塞,春灌受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该县纪委监委将该问题列入监督清单,推动县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16项,目前已完成13个行政村2.3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整改。
看着汩汩清流顺着农渠涌入田间,北港镇枫树村村民李兴汉感慨道:“以前,年年都为这水发愁,天旱时渠道没水,眼睁睁看着禾苗干渴,更别谈收成了。今年这水引得很及时,一定有个好收成。”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工作指引》《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266项,用制度管长管远,持续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