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小南海湖水清岸绿。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丙全雷巍巍何辉通讯员廖义华肖永军 惊蛰将近,万物萌动。位于荆州松滋市城南的小南海湖,水清岸绿、百鸟翔集,三五成群的游客在绿道上骑车、散步,传出爽朗笑声。这片曾被当地居民称为“化粪池”的城中湖,历经9年整治,终于重获新生,成为松滋城区的“后花园”。 小南海湖水面8.03平方千米,是松滋第一大湖,承担着“一湖清水入洞庭、汇长江”的生态重任。曾几何时,松滋城区生活污水和沿岸养殖尾水大量直排,导致小南海湖生态急剧恶化,基本丧失湖泊功能。 2016年以来,松滋市委、市政府花大力气治理小南海湖并修复流域生态,打造73平方千米的生态涵养区,目前已累计投入近20亿元。 湖泊治理难度大、投入多、周期长。作为内陆县级市,松滋财政并不宽裕,三届党委政府为何要接力投入重金治湖?这一切,还得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松滋籍“打工妹”易凤娇提交的一份建议说起。 人大代表疾呼: 决不能让小南海湖再臭下去 “治理了9年,我也关注了9年,终于等来了小南海湖的今天。”春节前夕,得知小南海湖涅槃重生,在广东从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易凤娇格外激动。 今年42岁的易凤娇,从小在小南海湖边长大,后来南下深圳打工,成长为一家企业的车间副主任。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工代表,2013年2月,她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记忆里的湖面宽得望不到边,到处都是鸟儿、鱼儿。”易凤娇回忆,那时沿湖10多个村、4万多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都靠它。 随着城镇化脚步加快,松滋城区常住人口急剧增加,雨污管网建设却十分滞后,日均2万吨处理能力的城南污水处理厂难负重荷。每次暴雨过后,只能任由污水流入小南海湖。 不仅如此,小南海湖渔场及周边养殖户大量向湖里投肥、投药,导致湖泊水质快速恶化。2014年、2015年,小南海湖水质监测结果均为劣V类。湖水流经之处臭气熏天,周边居民常年紧闭门窗,怨声载道。彼时,松滋市委、市政府已着手实施城区排水排污工程,但对于系统治理小南海湖,却感到有心而无力。 “决不能让小南海湖再臭下去了!”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易凤娇回到家乡实地走访,随后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递交了《关于紧急治理湖北省松滋市新江口城市污水流域所涉南海三村严重污染的建议》。 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看到新闻报道,易凤娇倍感振奋。“不能让小南海湖拖了家乡发展的后腿。”易凤娇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建议高度重视,迅速将其转至湖北办理。最终,小南海湖治理的重担落到了松滋市委、市政府肩头。 三届党委政府接力: 再苦再难也得把湖治好 2016年1月,松滋市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要积极稳妥推进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建设,按照“综合治理、湖泊保护、生态涵养、民生利用、经济开发”五部曲节奏,力争用5至8年时间,将其建成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中心城区的“后花园”。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这么大的湖泊,松滋既没有相关经验,也没有充裕的资金。在讨论小南海湖的治理方案时,一些部门直言不讳:一个县级市,花20多亿治湖,到底值不值?这些钱会不会打水漂? “生态文明建设,是松滋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再苦再难,也得把湖治好!”几经论证后,松滋市委、市政府拍了板。 出于稳妥考虑,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建设项目专班决定从涵养区内与小南海湖环境相似、面积只有1836亩的稻谷溪湖开始试点。通过取缔点源、截断外源、处理内源、防治面源、补充水源“五源共治”,短短两年间,这处“龙须沟”便蝶变为AAA级风景区。 2018年,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建设全面开启:建立城区污水四级净化处理体系,退渔还湖,起底清淤,修复生态……一张张蓝图陆续变成实景。2023年,该项目获评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作品奖。 按照规划,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总投资约60亿元,分近期、中期、远期逐步实施。9年来,尽管松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变更,但这项工程却从未中断。除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外,项目专班还募集到了7.3亿元的社会资本。 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第三任主任沈卫感慨:“这个项目能够坚持不懈推进,得益于人大督办,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得益于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湖区农户感慨: 生态是留给子孙最好的财富 9年坚持换来一湖碧波。经上级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小南海湖的水质已提升为Ⅳ类,湖心水质接近Ⅲ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南海镇白溪桥村几乎家家围湖养鱼,年产量超200万斤,收益稳定、可观。水质恶化后,鱼肉口感变差,价格暴跌,收入大不如前。“那几年四大家鱼两三块钱一斤都没人要。”白溪桥村党总支书记佘家刚说,现在水质好转了,鱼的价格翻了一番,而且供不应求。 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建设,带动周边村庄转变生产方式,渐渐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南海镇三垸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了一个集种植、旅游、销售为一体的莲产业基地,现有新型合作社、采摘园、农家乐7家,年产值达800余万元。每逢周末、节假日,前来采摘、观光、垂钓、餐饮的游客络绎不绝。 早在2018年,三垸村便利用小南海湖治理项目部分征迁资金修建了26间商铺门面。现在,门面出租率达到90%,年租金33万元。2024年6月,三垸村联合相邻的牛食坡村、白溪桥村,共同创办湖北古郧千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农业、文化、旅游等各方资源,共同开发、管护小南海湖,带动30多位村民就业,预计年增收超10万元。 “这些都得归功于小南海湖生态的好转。”三垸村党总支书记彭寒松感慨地说,“现在明白了,把湖保护好,才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 “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建设等不得、慢不得,必须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松滋市委书记汪卫说,将对照“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要求,进一步大力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松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