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王菊芳近日的一份“多多买菜”订单,包括西芹、莴苣、青椒等。
68岁的高克芹(左)来到黄家淌“多多买菜”自提点取走网购的鹿茸菇菜干等商品。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萌叶 通讯员覃丹 鹿茸菇菜干、柬埔寨香米……2月17日上午,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邓家冲村黄家淌“多多买菜”自提点,村民们在拼多多平台买菜小程序中下单的货品,被码放在两个蓝色框子中。前来提货的村民像取快递一样,扫码、出货、取菜。 长阳有11个乡镇,除最偏远的渔峡口镇、火烧坪乡外,9个乡镇全部开通了网络买菜业务,覆盖86个村。 身在高山蔬菜之乡,这些大山里的村民为何一边自己种菜、一边上网买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长阳展开采访。 丰富、新鲜、及时、便宜 “几乎天天买,过年买得更多” “青椒、茄子等蔬菜一般当天就取走了,经放一点的就取得慢。”自提点经营者周春艳向记者介绍。 邓家冲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落,242省道穿村而过,村民分散居住。目前,该村“多多买菜”自提点一共有3个,每日订单数在100个左右。 “方便啊,今天下单明天就到了。”2月17日,村民王菊芳告诉记者,虽然家家户户种菜,但这个季节地里只有点白菜,想吃其他的新鲜蔬菜还要去镇上买,网上买菜送菜上门,更省心。王菊芳的“多多买菜”订单中显示,她今年1月下单23次,2月已下单14次,“几乎天天买,过年买得更多。” 周春艳介绍,2020年前后,她和丈夫谭勇开始承接“多多买菜”自提业务。起初大伙也担心蔬菜是否新鲜,试着买了几次后发现还不错。以前冬季村里也有菜贩,但价格和新鲜程度都赶不上网络买菜。“现在健康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都意识到要多吃新鲜菜。”周春艳说。 除了及时、新鲜、丰富,便宜也是农民选择上网买菜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元鲜辣爽口,螺丝椒,美味不将就!”1月18日晚上10点,邓家冲村的“多多买菜”团购群中,“团长”周春艳发布了当天最后一条“秒杀”商品链接。像这样的团购群,周春艳一共运营了4个。 记者尝试点开秒杀链接,界面直接跳转到“多多买菜”小程序,1.99元的确可以买到450—500克的螺丝椒。同品质的螺丝椒在超市价格四五元一斤。此外,“多多买菜”平台的苦瓜、蒜苗、花菜、土豆等蔬菜,普遍比超市零售每斤便宜1元—3元。 周春艳告诉记者,大堰乡的蔬菜从拼多多位于荆州的配货仓直接发货,中间环节少,自然便宜,且操作简单,村里一些60岁以上老人也能在网上买菜。 种菜者变成买菜者 物流量同比增长二三成 “我早就不种菜了,上网买菜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1月17日,大堰乡千丈坑村村民高金艳在堂屋里和记者交谈。 高金艳虽生活在农村,却没有耕种“一亩三分地”,吃喝用的日常生活物资大部分选择购买,尤其是网购。 千丈坑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是大堰乡经济最靠前的村之一。村子距351国道只有3公里,村里“多多买菜”和“美团买菜”自提点共4个,货品都能做到次日达。高金艳和丈夫在村里开了一家五金水暖店,日常90%以上的蔬菜肉蛋都从买菜平台购入。 “这盒番茄和这袋青红椒就是前两天手机上买的,还有我女儿喜欢的‘猪猪奶黄包’。”高金艳打开家里的双开门冰箱,向记者介绍,把田流转给村里种茶叶后,他们夫妻二人有更多时间经营小店,收入相对稳定。 千丈坑村党支部书记田礼玉介绍,该村1992年种植茶产业以来,村民经济效益逐步显现,茶园越来越多,菜园越来越少。至2014年,茶园面积扩大至5100亩并稳定至今。村里还引进3家茶叶加工市场主体,去年茶叶产值达2400万元。 种菜者变成买菜者。“之前美团买菜和几个快递断了几天,村民们都觉得很不适应。”田礼玉说。 千丈坑村每天的买菜订单有200多单,其中在外务工子女为家里老人、孩子购买的营养品、文具书本的订单占一定比例。村民向安政和老伴住在海拔较高的山上,每半个月读初三的孙子放假回家,在河北工作的儿子儿媳便会在美团买菜上下单牛奶、牛肉、鲜虾等食物,给老人、孩子补充营养。 据悉,长阳县11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寄递物流全覆盖,宜昌聚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着快递进村的业务。公司总经理王传喜介绍,今年节后长阳“三通一达”物流量同比增长20%—30%。